随着高考的逼近,各种社会人员又开始活动了,骗子是使劲招数,让高考家长上钩,比如说以“专家组押题、猜题、提前获取作文命题方向为幌子对高考家长进行迷惑,还有很多招数,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所以大家要格外小心上当。
专家组押题、猜题、提前获取作文命题
有的诈骗网站以“专家组押题、猜题、提前获取作文命题方向”等为幌子,称其掌握高考出题老师命题方向,忽悠家长和考生购买。更有骗子通过修改网页代码的手段,制作出往年提前知道考卷的假象,对不熟悉网络知识的考生和家长极具迷惑性。
高考试题是机密,在高考前出题老师一律全封闭管理,不可能与外界联系,所谓押题、考卷泄露都是子虚乌有。目前,360安全中心已经拦截到此类诈骗网站,并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上当。
骗子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
这种骗术更为“高明”。骗子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甚至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员。与家长见面时,骗子就拿出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并表示家长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等录取后再付,提高迷惑性。
而如果有家长追问这些内部指标从何而来,骗子就会摆出“特殊培养”、“试验人才培养”等名目,把家长骗的团团转。
在网上发布虚假高考查分网站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都会急切地想知道考试的分数。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查分网站,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
如果在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而这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手段之一。据了解,高考补录是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人头,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网络安全专家建议高考考生和家长使用全国统一的高考查分网站,并可以使用360安全浏览器等有防护功能的浏览器,以避免误入虚假网站。
傍着高考的诈骗每年都会出现,通常有“高考前夕”和“查分录取”两个欺诈高峰期,骗子利用家长渴望孩子上大学的急切心理,先以考题答案进行第一轮行骗,后以花钱就能上大学收尾,而今年很多诈骗出现在互联网上,诈骗高峰期提前来临,家长和考生更需提高警惕。
有关高考成绩查询、招生计划、高校动态、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培训等教育资讯,请点击高考专题页面,将会了解到更全面的教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