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高考 » 试题 »

2016高考文综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6高考文综备考模拟试题及答案(3)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5-11-11 13:52

高考文综

高考试题

高考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6题,共160分)

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材料三: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 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1)图6、图7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2分)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0分)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然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12分)

38.(26分)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筹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世纪中国和西方城市的特点。(1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6分)并简要分析其影响。(8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8分)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

40. 本大题共6小题。(共38分)

读中国局部地图完成:(18分)

(1)山脉G西侧的地形单元为_____________;山脉F名称 ,它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6分)

(2)铁路名称:a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 。(6分)

(3)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回答(20分)。

(4)A地区是 (地形区具体名称);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汛期分别是 、 。 (6分)

(5)试说明B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6)A地区沙漠广布,与西亚北非地区的沙漠相比,类型和成因有何不同?(8分)

41.本大题共4小题。(18分)

读印度东北部某水稻种植区多年降水量(单位:mm)资料和印度图,回答问题。

年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965年0131036151304052901706435
1966年28101805311237135626481768
1967年13201036151304052901706435
1968年1556182013283225101095200
1969年2525300821824415802010

(1)从表中数据归纳出该地降水的特点。(6分)

(2)一年中各月降水量均在50mm以上的时段为雨季。该地在1965年-1969年间最长的雨季为______个月。分析说明形成雨季长短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1969年当地水稻歉收,影响当年收成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分析下图中水稻分布区的有利 自然条件。(6分)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