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更多中小学教育 » 更多中小学教育教育新闻

创造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必经之路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众所周知,学会创新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在现今这个中职教育发展迅速的时代下,未来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走上创造教育之路是一个必经过程。创造教育的发展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灵魂,国家大力支持创造教育的发展。

中职教育发展选择创造教育的策略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怀揣着一个“中国梦”,为实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为实施创造教育付出实际行动。“思为行之始,行为思之成。”因此,要有创新教育的行为,必须要有创新教育的理念。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牢牢树立“如果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合格人才,就是教育的失误”的观念;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创新教育实践的探索。

二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教育中教学模式改革的产物,然而若要满足创新教育的需求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是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培养中职教育教师的创新素质,中职教育应设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多种多样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为教师创造条件,使其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有机会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行业实践活动,积累创新的材料与经验。创新型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应该提高教师作为技师的水平。

四是创新考核与评价模式。虽然评价模式不能直接产生创造能力,但是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创新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进行考核与评价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中职教育发展以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为契机,探索出了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这为实施创造教育的考核与评价模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同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一样,要选择创造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必备的空气、水分、土壤与阳光缺一不可。

一是民主的校园氛围是实施创造教育的空气。陶行知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民主化”,这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教师都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发问,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当学生们是自主、自立、自动、自觉的,他们才是真正自由的。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的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民主的氛围能够给学生们带来自由,能够激起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与创造性活动的巨大热情。

二是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创造教育的水分。中职教育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与仿真教学、角色扮演等都是创新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自主性,注重的是知识的启发、探索与发现,最容易发生知识的质变。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创造教育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三是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土壤。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一堂好课展现的是思维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创造的种子在探索与交流之中悄然孕育。然而实践表明,创造教育的成果无一不是在课堂之外形成的。因此,学生们充分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其外。“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也是创造教育的开始。”这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经典阐述,且极其符合中职教育的个性。这给中职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四是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阳光。在教育活动中,评价标准是教育教学行为的指挥棒。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要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质、意志特征、品德、思维方式、学习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运用“长板理论”对学生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是中职教育开展创造教育实验的主要评价理念,“评价改变命运”是中职教育成功的秘诀。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领域涵盖中小学教育等十一个大类及上百个子类,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关于中职教育的任何资讯,如创造教育等信息,可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