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该从哪里出发才能形成“爱与创造”兼得的教育方式呢?当下社会,大家都在关注教育、讨论教育,这不仅仅是因为教育太过重要,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因为现在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只有教育事业发展良好,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爱与创造”教育新主张
“爱与创造”绝不仅是写在纸上的主张或空谈,而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主张、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张。
有些教育者常常一边喊着素质教育,一边用分数算计着学生的成败;学生在繁重课业压力下连正常的睡眠都得不到保证;无奈的家长虽明知弊端却也不得不把孩子送去接受分数至上的残酷竞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目标意识、奉献精神等素质的发展。
在思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赋予学生怎样的素质?这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认真反思和面对的问题。
素质教育就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爱,最好的方式就是首先要去爱他们;被爱浇灌成长的幼苗,抽出的一定也是爱的枝条。
教育需要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国际趋势、需要对教育的大环境有觉察力。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也是中国教育转型的一个时机,我们不能满足于学习过去的知识,而要学习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
我们的教育一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爱与创造的能力,有了这两样,学生就有了获取知识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爱与创造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个特性,这两者之间,也遵循平衡之道,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类在向前追求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从哪里起步。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创造的理念教育每一个学生。
“爱与创造”绝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主张或空谈,而是我们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主张、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张。“爱”和“创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原点,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原点。
做一所有机的学校
如果学校有30种不同的课程可供选择,那么就可能有接近70%、80%,甚至90%的学生获得很好的自信。这是对“有机学校”的一种理解。
当讨论创造力培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学校还能做些什么?包括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在讨论,应该投入什么样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还要做点什么呢?正如一些嘉宾所言,孩子的创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假如当一代人、一批孩子都丧失了创造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到底长期、系统地做了一些什么,使他们丧失了这种能力。也许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应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减少一些什么,而不是再去增加一些什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或许,我们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说法改一个词,叫做维持学生的创造力,或者更极端地说是学校教育不要破坏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平时中外校长在共同管理一所学校时思维上的差异。我们一直在想要加一些什么东西来帮助学生,而他们则更多在考虑怎样减一些东西,使学校教育在一个更加自然的状态下来帮助学生成长。丰富的课程选择,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研究表明,如果在一所学校只开三门课,比如语数外,那么可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这些学科取向上获得自信。如果学校有30种不同的课程可供选择,那么就可能有接近70%、80%,甚至90%的学生获得很好的自信。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讯内容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中小学教育相关信息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频道,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