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上,高校跑分要分之风盛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宽进宽出的教育制度,更是引起跑分要分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是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频道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报道详细内容,敬请大家阅读。
高校跑分要分现象十分严重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上大学时,身边有过学生向老师要分的现象;41.1%的受访者感觉答应给学生加分的老师很多。
采访中,虽然不少高校教师表示,对学生提出的“放水给分”要求会坚决拒绝,但一些老师对学生要分现象表示很无奈,持默许态度。广东一所部属重点高校的老师说,跑分要分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希望及格,以免影响入党、拿毕业证;另一类希望加分,把成绩提高,为出国深造、保送研究生做准备。
此外,某高校的一位年轻教师说,学生每学期要在评教系统中给老师打分,过于严格、不好说话的老师不易赢得学生的好感、好评,不利于职称评定。“让学生考试轻松过关,是我让他们好过,他们也让我好过的‘双赢’选择。”
“宽进宽出”培养方式遭质疑
教育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内高校学风不正,与其宽松的教学标准、宽进宽出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跨越式地进入大众化阶段,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2%~3%发展到2012年的30%。
“严进变宽进,导致学生良莠不齐,一些学生上大学就为了混日子、拿文凭,学生进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被高校扫地出门的概率极低。”四川大学教授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一些学生挤进大学校门后开始自我放羊,平时不好好学习,只是考前抱佛脚,只求不挂科,混到毕业领到证就可以了。
据了解,虽然我国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学生应予以退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内各高校毕业率一般在95%以上。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中,退学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每学年为0.75%。这就意味着,学生进入大学门后会很容易毕业。
“各门课程的不及格率控制在1%,已是校内通行多年的规则。”四川一所省属重点高校从教多年的教授透露,某门课程的不及格率太高,连带着任课老师都要被拉去教务处挨骂,被要求调整教学方案。因此,对学生考场作弊、跑分要分现象,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一些民办学校或独立学院,此类情况更是普遍。部分学校暗中规定不能让学生考试不及格,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甚至有老师帮助学生作弊。一位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收费,从经济利益考虑,降低毕业标准让学生能拿到文凭顺利毕业,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扩大招生规模。
有专家认为,跑分要分盛行,从一个侧面揭开了高校教育质量下滑的冰山一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包括211、985院校等在内的诸多大学在对教师考察中,科研占了很大比重,直接导致教师不关心教学而关心科研,不愿在教学一线花费太多精力。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被放羊自然成为常态。
遏制跑分要分乱象须把好出口关
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要遏制大学生跑分要分乱象,高校必须从源头把好出口关,发扬大学精神,秉持教书育人理念,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教育专家黄全愈曾用“传送带”、“冶炼炉”比喻中美两国高等院校从招生到毕业整个教学运作的不同。中国高校像是一条“进多少出多少”的“传送带”,不是任何人都能站到“传送带”上,但几乎所有进来的人都能出去。美国高校则是一座“大进小出”的冶炼炉,几乎什么人都能进来,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出去。
一些专家表示,要扭转不良学风,不能仅止于对“放水”老师、跑分学生加以严惩,而要针对问题根源,从改变教风、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入手,对症下药。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师教学的评价导向,要求教授们把大量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中去,让课堂更吸引人,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另一方面,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高校要打破以学历为主导的教育导向,转向以能力与就业主导。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出发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判要更加科学、合理,而不是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
此外,为避免任课老师改卷打分的随意性,可以通过建立专家考评委员会,统一制定课程的考核标准,共同评定学生成绩,公正地评判和考核学生。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领域涵盖中小学教育等十一个大类及上百个子类,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关于高校的任何资讯,可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