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追求教育公平,但是,教育公平并不代表教育平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公平呢?教育改革一定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吗?下面唯学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解教育公平的相关报道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
教育领域的改革动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热点。不仅是因为教育是民生要务,也因为此次改革拿出的方案具体而可行。
当前教育的显著问题,就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不公平,而现行体制在推进公平上尚显乏力。大到城乡差异,小到重点非重点学校差距,部分教育发达地区逐步形成“超级中学”的同时,一些贫困地区连基本校舍、师资都没有保障,乃至更进一步的高考户籍限制等等,从各个层面指向教育不公的现状。
教育公平,首先是让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在更高层次上,还要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满足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因此,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经济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也不论家庭贫困或富裕,我们现在致力于追求的教育公平,已经不只停留在添置几张课桌椅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初级阶段,而是覆盖到所有层次,总的来说,就是“低”的要“就上”,而非简单把高的拉低,搞平均化。
在现实中,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应该看到,现在谈教育公平的背景,不是一切从头开始的建设,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于是,从现有资源调整入手,就成了最直接、效率最高的改革方向。
“改不动”是难题,改革动作够大,也继续提出了问题:改革如果只是截优补差,是否符合我们追求公平的根本出发点?本质上,这就好比粥还是那么大一碗,为了公平,就平均分配。平均是平均了,却不见得真的公平。
任何在理论上正确可行的制度与措施,都要与现实接轨。因此,我们现在改革的目标,必然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利益增量。中国国力获得极大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长,这为推进公平提供了基础。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固然要加大重点扶困力度,而总的前提,应该是全面提升资源总量和质量,让待遇低的往上靠,获得与其他国民群体相应的待遇。
具体到教育方面,大幅提升教育资源供应,才是推动教育公平最根本的途径,这必然要求国家层面的稳定支持与合理规划,从制度上保障教育投入及时到位。尤其是在师资“软实力”建设上,从人才培养和职业激励等多方面,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优厚条件,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教育事业,加速扩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国家力量为基石,承载起未来的希望。
唯学网是国内最具价值的教育培训与互动学习平台,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与院校教学服务,因此考生如若获知更多关于中小学教育的资讯,请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栏目,唯学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相关的报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