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都是在6岁以上,但是从学校了解到,学生不会上厕所,上厕所都是老师带着去,这种现象是不是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该反思反思呢?在注重知识的时候,是不是多教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呢?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储备其实一样重要,不要让孩子成了高分低能的孩子。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性训练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带领孩子们上厕所。在幼儿园,一般都是老师定期带着同学们去厕所,并且厕所不分男女。到了小学很多孩子分不清男女厕所,所以开学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孩子们应该在什么时间怎样去厕所、如何分清男女厕所。
这堂适应课是从“如厕训练”开始,老师们教孩子冲水、占位、擦屁股和提裤子等,所有步骤都不能遗漏,每个动作老师们都要反复教,有的孩子光擦屁股就练习了几天。
有些人不禁要问了,6、7岁的孩子不会上厕所,小学新生家长是不是该反思下呢?
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缺少训练,家里什么事情都帮孩子解决,能帮则帮,能替则替,导致孩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像吃饭、上厕所这些本该是学前教育阶段完成的任务,到了学龄阶段还不能自理,不禁让人生疑,孩子在幼儿园是怎样度过的?越来越多的父母似乎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和关照,恐怕这也是学前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重视智力发展就可以忽视最基本的发展,否则又将为日后的“高分低能”埋下伏笔。
请家长不要溺爱孩子。现在的小学辅导班学费一年下来也好几万,但是家长们难道觉得只有学习好孩子就是最优秀的吗?家长应该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吗?
想要获得更多小学入学辅导资料、学习技巧等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小学培训栏目,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