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是我国毕业招聘季,所以现在在我国各地都有专场招聘,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比较多,今天唯学网带大家了解一下韩国留学归来学生就业真实感受。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挖苦或者比较什么,只是想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留学,认识就业,认识社会。
25岁的硕士毕业生张瑶笑得挺尴尬,手里握着一叠精装简历,准备离开招聘会现场。她甚至连投出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投简历的过程,就感觉自己在被反复碾压。”她说。
这是天津的一场“硕博专场招聘会”,面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说是硕博专场,几乎没有面向硕士的岗位。”张瑶有些失望,这位从韩国一所知名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感觉自己的学历又一次被“碾压”了。
上一次被“碾压”则是一场没有细分学历的招聘会。当时她和一群本科生一起投简历,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社会培训机构的展位前,她微笑着自我介绍后放下简历,一位招聘负责人对她的海归经历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一脸漠然地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韩语老师,底薪1600元,其余靠招生提成。”
这句话让这位海归硕士生感觉难以接受,她收回了已经放下的简历。“我其实不是特别在意薪酬,但这1600元的底薪,让我感觉自己多年的所学和具备的能力被践踏。”
她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姑娘,在她本科毕业那阵子,两三千家韩资企业在天津投资设厂,“当时学韩语专业的特别好找工作”。为了给自己的学历再镀金,她远赴韩国攻读了硕士学位,专门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好让自己在管理岗位更有竞争力。然而去年她满怀憧憬地毕业回国后,发现大量出口加工型的韩资企业开始大幅裁员,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
赶了几场招聘会,张瑶感觉,“我好像赶上就业最难的时候了”。
目前还很难说她赶上的算不算“最难的时候”,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竞争者的压力,她确实都赶上了。
在张瑶参加的“硕博专场招聘会”上,很多硕士明显感受到了压力。“跟本科生比,没有年龄优势;跟博士生比,没有专业优势。”
以上是对韩国留学归来留学生就业的经验分享,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方面的信息请关注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