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599万人,达到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最高值,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是也预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业压力。另外有数据显示,更多的出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此外,今年的岗位将会下降大概15%。因此,今年的毕业季也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历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走势图
去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总数为39.96万人,各类出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人,2005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学生希望留在美国工作的比例高达89.4%,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到82%。2012年,有七成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大量出国留学生“返流”,继续挤占原本就已极其窄小的就业空间。
面对就业难问题,毕业生不能仅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自身的问题。唯学网总结了一些毕业生找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目标不明确
很多求职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致使用人单位大倒苦水:求职的人越来越多,但合适的很少,招人也很难。而且现在毕业生找工作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来求职,不是先问工作内容,而是先问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和休假时间。这样有些本末倒置,应该是先说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然后才是公司能给你回馈多少。
骑驴找马期望值过高
有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踌躇满志,希望找到一份各方面都好的工作,当然这种现象在出国留学生人群中更常见。根据调查,手头持以一份以上OFFER却迟迟不“下手”,“骑驴找马”的毕业生大有人在,而这群期望值较高的毕业生往往也被算在“失业”的数据之中,但这显然不能视作“就业难”的证据。
毕业生就业观改变
现在的毕业生以90后为主,自主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多元化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90后更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关注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不愿选择没节假日、经常加班、四处奔波的工作。
事实上,就业难是老生常谈。一些人力资源专家表示,毕业生的出路已日趋多元,除了常规的“考研”或“求职”之外,家境殷实者还可以选择游学、创业,或者SOHO兼职等方式完善、提升个人素质,贴补家用,在当下的职场氛围中,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求职已几乎不存在,职业生涯中后期发生中断导致“待业”的情况亦比比皆是。所以,看待毕业求职的心态也应更加豁达,减少对“就业难”问题的渲染。
不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在国内上大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需要立足立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预祝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唯学网推荐阅读:
1、教育部新增43国部分学校学历认证
3、出国留学海归就业也会遭遇零经验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