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英国留学 » 英国留学教育新闻 »

英国时尚教育拼的是创意思维

英国时尚教育拼的是创意思维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7-11 13:26

英国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英国的服装产业发展良好,是最易就业的领域。去年,服装时尚业在全英创意产业内提供了最多的就业岗位,有将近880万个。但在脱欧之后,英国时尚艺术产业是否还具备当初的吸引力?是会更好,还是落败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英国退欧,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为英国经济直接贡献了280亿英镑,如果算上间接的产业链收入,则增加到460亿,且在未来还会继续增长。这背后有着强大的英国时尚教育作为支撑,包括时装设计、珠宝设计等专业在内,源源不断地为时尚产业输出创意人才。中国著名的Showroom“时堂”创始人林剑表示,英国的时尚设计辐射整个欧洲,时尚教育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英国内部设计类工作机会虽然有限,但多数学生将英国教育经历作为跳板,前往欧洲、美国等地工作。

但是,在脱欧公投结果公布之后,人才自由流动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多位大牌时尚主理人纷纷表示,人才与教育是时尚产业的基础,脱欧不可避免地使时尚产业面临严重打击,直接影响的便是在英国发展的欧洲设计师、在读学生以及欧盟在英国时尚教育的投资。

众说纷纭中,也有不同声音。英国创意产业联合会(CIC)做出回应,向政府发布了后脱欧时期产业经济发展的蓝图:“英国创意产业的未来依旧强劲,已制定了五年计划以巩固英国作为全球创意经济中心的地位。”今后,英国将更侧重于资金与国际创新性人才的引进。

英国文化大臣John Whittingdale亦表示,英国创意产业的兴盛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悠久的文化传统与税制将使该产业持续繁荣。商业创新与技能大臣Sajid Javid说,英国的开放与包容将一如往常。

即将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的成都女孩彭琳景表达了对伦敦的喜爱,“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艺术资源让我不由自主地享受其中,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发达的模特经纪公司和各式买手店、时尚集市。”哪怕只是在街上随意逛逛,行为艺术与街头艺人的表演也能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英伦范,出了学院就是艺术大课堂。

英国时尚教育不教画画与剪裁,拼的是创意思维

提到英国时尚教育,不得不提的便是伦敦圣马丁学院。圣马丁孕育着特例独行、思想不受禁锢的自由灵魂。不同于其他院校,在商业大肆入侵艺术的趋势下,圣马丁对于艺术和创意的纯粹信仰吸引着持有相似观点的年轻人,彭琳景就是其中一位。在圣马丁上学这几年,彭琳景说,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思维方式,这也是一开始觉得挑战最大的地方。“在中国的时候,大家拼的是技术,总有人能超过你。来了英国后我发现,画画、裁剪这些技巧不是关键,甚至不是必备技能,这些都是表达方式,背后传递的创造性思维和概念才是关键。”艺术是包容和多元化,并非正确与否的二元论,是允许独特的声音被聆听。

从入学开始,女装专业都没有专业课,“项目”是最主要的课程形式。不过有一个例外:一门“文化研究”课程。一学年有10个不同课题,由博士生导师授课,带领学生质疑艺术上已经存在的问题。正是在这门课上,彭琳景说,通过论文与小组讨论,让她学会了如何独立去批判性地研究与思考。“这是成为一个独立设计师的第一步,还有很多步,我要自己来。”

在6月刚刚完成的毕业展上,彭琳景创作了主题为“过度消费”的作品,展现了她对传统与后现代时尚消费的思索,也透露着她对整个时尚行业充满哲学意味的讽刺。设计灵感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张海报,当时,英国的Banner girls 在身上挂满鞋子,穿着溜冰鞋到处兜售,手里还拿着传单。“挺像现在,人们对于名牌的追求大过于设计本身,全身穿着名牌招摇过市,像个巨幅移动广告,有些品牌甚至开始迎合商业市场,不去追问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彭琳景给衣服缝上了无数条形码标签、密密麻麻的口袋、小裙子,夸张的设计与Logo 无一不在表达着她强烈的艺术观点,十分夺人眼球。

以上是对英国时尚教育的主要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方面的信息请关注唯学网出国留学专栏。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