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和“对”是一对近义介词,在汉语培训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汉语中的“向”和“对”理解尤为困难,这是学习汉语语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今天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
对象类介词“向”的语义特征
对于介词“向”的分类,我们在这里将介词“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象类介词——介引动作行为的对象,另一类空间类介词——介引动作行为的方向。由于空间类介词不在本次研究的考察范围内,因此本文只考察了“向”作为对象类介词时的使用情况,并将对象类介词“向”分为两小类:一类是介引动作的指向对象,称之为“向1”,一类是介引动作的来源对象,称之为“向2”。
“向1”介引动作的指向对象
“向1”引进动作的指向对象,有表示面向之义。一般由人或者某些组织机构组成。例如:
如果这里有什么人什么事牵涉到你,你可千万要向组织上说清楚。
他向我招招手,让我过去找他。
初次见面,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向1”引进的对象还可以是一些抽象名词,如:
他们依偎着坐在火车上,默默地向巴黎告别。
破了这个案子让市民有安全感,増加节日的祥和气氛,也算广大公安干警向国庆节献上的一份厚礼了。
“向2”介引动作的来源对象
“向2”引进动作所涉及的事物的来源,表示动作的方向或目标,有“从……那里获得/得到”之义。“向2”的宾语不可以是事物,必须是表人或者某些机构组织的名词或代词。如:
你必须得向你的导师请教这个论题的正确性。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向别人借东西不按时归还的人。
由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他有资格向学校申请学业奖学金。
对象类介词“对”的语义特征
“对”是非常典型的对象类介词。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来看,“对”的语义不止一项,我们将“对”的语义分为三项,分别是:介引动作指向对象、介引动作对待对象、介引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我们把“对”的这三种语义分别标记为“对1”、“对2”、“对3”。
“对1”介引动作的指向对象
“动作指向对象”是指动作传递的对象或言语信息传达的对象。这时的“对”有“朝、向”的意思。如:
啦啦队对赛场上的球员们喊:“加油啊!别泄气!”
阿芳对我笑了笑,把手中的信递给我。
刘铭连忙对上面的人嚷:“别听他们的,他们是一伙儿的!”
“对2”介引动作的对待对象
“对2”还可以介引动作的对待对象,对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意识的主体与某一对象之间,主体可以把某种性状行为等加于某一对象之上。这时候的“对2”有“对待”之义,其后的谓语表示人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人的某种品质特征等。如:
我们对大好的青春时光应当珍惜。
看来你们对民族前途十分悲观啦?
“对3”介引动作的涉及对象
“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是指动作巧为所关涉或谈论的对象或范围,一般可分为两类:
引进主观性评估的对象。有时"对"后的谓语可以表示某种观点或看法。如:
他谈了对你的看法。
其他人都同意,就他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
引进主观评价、看法所限定的范围或主体。为了强调涉及对象,“对3”常与“来说、来讲、而言”等构成介词框架。
来源:琉璃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