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舞剧。为适应影视文化市场需求,普及影视表演、默剧表演、歌剧表演等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广大默剧表演、影视表演、话剧表演等爱好者提供专业课程,唯学网特别在文艺体育栏目开设表演频道,您可在本频道查询所有你想要的影视表演、默剧表演、歌剧表演等所有资讯。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也就是说舞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舞剧在经过四百年左右的演化发展后,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舞剧灵魂的音乐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舞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开始,舞剧音乐大多是随意选用现成的音乐作品,只要情绪与舞蹈基本吻合就可以了。19世纪以后, 柴科夫斯基 在《天鹅湖》的创作中,使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特征, 在舞剧中起了主导作用。 从此,音乐被人们称为舞剧的“灵魂”。
如果追溯中国的舞蹈史,你可以发现,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还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但是,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著名的《大武》就是综合了舞、乐、诗等艺术形式,表现武王灭商这一历史事件的情节性大型歌舞。此后出现的《九歌》(公元前300左右),虽具有更强的舞剧因素,但依然不是我们今天所共识的严格意义的舞剧。至于明、清以后,舞蹈融入戏曲的史实,也不能说舞剧已经诞生。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于20世纪30年代方才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吴晓邦、戴爱莲、梁伦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民族舞剧艺术。此后,中央实验歌剧院(1952年成立,1963年以此为基础,分别建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曾陆续创作演出了3部小型舞剧《盗仙草》、《碧莲池畔》、《刘海戏金蟾》,它们大都根据民间传说和戏曲剧目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对源于戏曲的舞蹈动作进行了初步的提炼改造。这几部小型舞剧的实践,孕育着大型舞剧的诞生。
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1978年后,改制为大学——即今日的北京舞蹈学院),先后有多位苏联芭蕾舞蹈专家应邀来中国工作,其中维·伊·查普林(W·Y·CHOPLIN)、彼·安·古谢夫(P·A·GUSEV)都是资深而成就卓著的芭蕾编导艺术家,他们在北京舞蹈学校编导训练班先后执教,比较系统地传授了俄罗斯学派的戏剧性芭蕾舞剧编舞法,新中国第一代优秀的舞剧编导几乎都得益于此类培训班。
演于1957的《宝莲灯》,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它是北京舞蹈学校第一届编导班的进修生在查普林与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指导下的毕业实习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宝莲灯》对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国内外舞坛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59年它被拍摄成彩色艺术影片,受到广泛好评。这部作品获“20世纪经典提名”。而 1979年首演的《丝路花雨》轰动全国。它是新时期舞剧最辉煌的成果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丝路花雨》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编织了一曲古丝绸之路上的友谊之歌。
(如需获得更多舞剧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表演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本频道除默剧表演、戏剧表演等最新新闻外,还有各种舞剧表演培训课程、戏剧表演培训课程、音乐剧表演培训课程等资讯,欢迎广大网友朋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