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正值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为表庆祝,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共展出馆藏珍品666件,并于本月出版《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一书。在书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谈到了“美术馆叙事”的美术史对丰富和深化认识中国美术现代历程的文化价值有具有的三个文化现实意义。
范迪安先生认为,“美术馆叙事”的美术史是直观的和具体的美术史,可以通过对代表作品的“视觉阅读”,感受历史的氛境,产生时代的联想,激活学术的思维,透析艺术创作与社会背景、艺术家个体命运与共性的理想追求,艺术作品与文化影响的关系等重要命题,由此丰富和深化认识中国美术现代历程的文化价值,在当前的形势下,他认为,“美术馆叙事”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让广大观众在历史的长廊和美的巡礼中感受中国艺术家在“现代美术之路”上的筚路蓝缕、薪火代传,领略美术画卷对于中国社会现代进程的反映与表现,认识民族艺术穿越世纪、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激荡中顽强奋进、茁壮成长的生命力。在美术馆里进行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普及性观览,突显了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提供“公共阅读”的作用。
其次,有助于从学术与文化的角度增进世界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认识。百年来中国美术遭遇的文化矛盾正在艺术家的自觉中不断得以解决,但百年来中西文化相互认知的逆差至今仍然严重,国际艺术学界特别是西方对百年中国美术的了解总体相当不足,存在着知识上的盲点和认识上的偏见,其中西方中心主义的视线和西方现代主义的骄傲遮蔽了对西方以外艺术的价值判断。如果不能建立可视的这段历史,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地进行对话与解惑,因此,美术馆必须承担起以作品“实体”为依据的有效言说。
最后,在21世纪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美术的当代创造更需要彰显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探索与创新,中国悠久的美术历史积淀了体系性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特色,现代以来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新的经验,“新传统”与“老传统”的关系是转型发展的关系,“新传统”又联结着当代。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尊重并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传统的价值,找到中国美术内在的发展规律,面向社会变革的丰富实际,又依靠本土艺术资源的支持,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艺术文脉逻辑的成果。
最后,范迪安先生表示,中国美术馆所致力的,正是建构一条反映中国美术与时代同行并不断积累和延伸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
唯学相关链接:
陕西启动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以美术形式表现陕西千年史
中国官方称不再介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