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美术术语,从词源的意义上说,“写生”一词是因为美术史上的五代“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的腾昌祐到宋“写生赵昌”的历史发展,而获得了在品评上的意义。此后,凡是国画临摹花果、草木、禽兽等实物的都叫写生。近日,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写生美术展——“在时代的"现场"—全国写生美术作品展”。本次写生美术展梳理了百年的“写生”历史,集中展出了140位不同时代艺术家的400余件写生作品。

可爱的维族娃娃(速写)黄-胄

江南水乡(中国画)李可染
据了解,此次写生美术展不仅以常书鸿、王式廓、叶浅予、黄胄、李可染等老一辈美术家的经典写生作品为代表,回顾了写生在中国美术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卓越成就。还为常年坚持写生的张仃、刘秉江、刘大为、许江、杨飞云、孙景波、忻东旺、谢东明、李翔、刘进安、李象群、田黎明等12位美术家做了个案陈列,以“写生与人”“写生与思想”“写生与自然”“写生与社会”为主题,剖析写生在当代呈现的多元样貌。其余作品则主要展示的是近5年来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下基层的写生成果,充分地阐释了写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功能和变化。
著名美术教育家俞剑华曾说过:“地无论中西,时无论今古,绘画之方法仅有一种。一种何?即写生是也。写生者画之始,亦画之终也”。由此可见写生在美术中的重要性。写生不仅是造型训练、收集素材的手段,本身也是一种随时代变化呈现多样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随着数字摄影的普及,部分美术家已经习惯在画室中依据图像进行创作,这不可避免地逐渐陷于图式的自我重复而难以突破。为解决当前美术创作困境,美术界内逐渐提倡写生、提倡深入生活,是画家“在现场”直面现实的鲜活感受力,达到心手相应,使绘画重回“绘画性”的本身。而这也是本届写生美术展举办的意义所在。(如需获得更多美术展览等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美术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