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向往的事情。特别是围棋,作为启发孩子的智慧,提高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智力活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带孩子学习围棋,学习围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呢?
古人把 “琴、棋、书、画”相提并论,把下围棋当做高雅时尚、多才多艺的表现,而在当今社会,围棋作为一种高级的、趣味性强的智力活动,同样吸引了很多的爱好者。自古相传的经验告诉我们,围棋能够启发智慧,陶冶情操,培养顽强的意志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学习围棋确实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这也早已经被实践并由许多专家论证过了。例如,通过计算空目、判断局势,可以培养孩子们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熟记并运用围棋术语,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通过下棋过程中的胜负博弈,可以培养孩子们竞争意识和耐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当然,围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耐挫力的提高,更能让他们从下棋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围棋是一项讲究风度和礼仪的智力游戏,下围棋时要求落子无悔、观棋不语,棋手们坐姿端正,表情肃然,尊重对手同时又不卑不亢。诚然,天性活泼的孩子们在刚刚接触围棋时,可能体会不到这么深的内涵,会出现乱动棋子、抓耳挠腮等现象,但通过老师的指正和周围气氛的感染,他们会慢慢培养成这些好习惯,这一点在好动孩子的身上尤为明显。
既然学习围棋能有这么多好处,对孩子的性格、品德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学围棋最好呢。
很多家长都想着让孩子尽早开始学习,但在学棋的问题上,并非越早越好。太小的孩子有效注意时间短,而围棋的学习需要全神贯注参与其中。
从开发智力的角度讲,4岁半以后就可以起步学习围棋了,这时孩子的接受能力已很强,只要入门方式正确,找到合适的教师,一次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大多数孩子都能坐得住。
启蒙阶段不必要求孩子达到多高水平,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不要给孩子压力。在教学中,老师会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但如果孩子确实不喜欢围棋的话,家长一定不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强迫孩子学习。
营造一个好的学棋氛围同样很重要,除了参加正规的培训班外,家里也要放置一套棋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下一盘棋的时间会增多,从最初的5分钟到半小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增多。建议每隔10~15分钟,让孩子休息一下。
唯学相关推荐:
1、黑白两色蕴古文化精髓,陪养孩童人格魅力
2、首届世界大学生围棋邀请赛竞赛规则今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