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 专题

围棋古谱《当湖十局》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当湖十局》是我国清代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浙江当湖下的十盘对局,从棋局来看,关键之处杀法精谨,惊心动魄,可谓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将中国围棋的高远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当湖十局仍被认为是我国围棋古谱中的典范。

从十盘对局的结果来看:

第一局:白方:施襄夏;黑方:范西屏;共260手,黑胜七子。 (范西屏胜)

第二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290手,黑胜十五子半。(施襄夏胜)

第三局:白方:施襄夏;黑方:范西屏;共232手,黑胜十四子。 (范西屏胜)

第四局:白方:施襄夏;黑方:范西屏;共233手,白胜七子半。 (施襄夏胜)

第五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287手,白胜十四子半。(范西屏胜)

第六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274手,黑胜九子半。 (施襄夏胜)

第七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298手,白胜。 (范西屏胜)

第八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223手,白胜六子半。 (范西屏胜)

第九局:白方:施襄夏;黑方:范西屏;共251手,白胜四子半。 (施襄夏胜)

第十局:白方:范西屏;黑方:施襄夏;共341手,黑胜二子半。 (施襄夏胜)

双方各胜五局。其中范执黑四局,施执黑六局。黑白各胜五局。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据杭世骏《海城杂咏》云:“疏帘清簟镇相持,燕寝同看落迟。刻记得仙郎夸管领,范封兼辖两面三刀棋师。”自注云:“范、施两生弈品皆海内第一手,林凤溪宰邑时,尝邀至官阁决胜云。”据《海宁州志》记载:林凤溪任海宁县官始于雍正十一年三月,乾隆元年四月交卸。可知范、施在这三年中也曾角逐过一次,但也未留下谱局可资研讨。晚年二人同在扬州作客多年,未见有人撮合对局之举。因此,“当湖十局”便成为两位大师留下的唯一对局记录了。 当湖又名拓湖,即浙江平湖别称。乾隆四年(1739),平湖县世家张永年延聘范、施到家教棋。永年字丹必,家中五世善弈,永年及其子孝坡、香谷皆能文工弈,有“拓湖三张”之称。后来曾将范、施授子谱选录二十八局,辑为《三张弈谱》行世。本年范、施曾应主人的请求,进行十局对抗比赛,这就是”当湖十局”的由来。然而“当湖十局”不见《三张弈谱》收录,甚至序文也求曾道及,今人不免奇怪。直到同治年间,永年玄孙张金圻有《坐隐居谈弈理诗刊七古一篇,才提到此事。诗刊中有云: 乾隆之季施范鸣,条理始终集大成。地灵人杰主宗盟,神乎技矣四筵尺。瞬息万变斗机巧,疾逾鹰眼健鹰爪。以征解征洵厅观,借劫酿劫谁分晓。三江两浙数十州,大开旗鼓东南陬。当湖客舍十三局,旁观当作传灯录。念我先人雅好棋,棋中授受见而知。 诗中叙述渊洙,出自家乘,当可作为信史。由此可知,范、施两雄实在当湖对弈十三局。目今传世之“当湖十局”,西屏执白先行六局,似于理不合,想必后人辑谱时有所遗漏而致。

按我国明、清之际的习惯,高手相约,一般以十局棋为轮,净胜局每领先四局者,交手棋份即提高一格。吴清源称”擂争十局棋”是一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特别是在争夺棋界第一把交椅的擂争胜负中,胜者名扬四海,败者则可能一蹶不振。 当年西屏三十一岁,襄夏三十岁,正精力弥满,所向无敌之际。对于襄夏,无疑含有向天下第一高手挑战的意味;对于西屏,则是一场精神压力极大的卫冕战。徐星友评黄龙士、盛大有对对局云:“大抵劲敌当前,机锋相追,则智虑周详,若非劲敌,虽胜亦乏精彩。”这是指龙士与大有年岁悬殊,棋力亦有高下之分,因而龙士虽胜,胜之不武。星友下一步指出:“求其两相对垒,年务相当,各极所长,绝无遗憾,上下古今,殊不可多得也。”这种说法也可移作”当湖十局”的评价,范、施年力相当,又同是“天下第一高手”,可谓二美具、两难并,他们之间的对局角逐,势必呕心沥血,竭力施展平生绝技。从棋局看,可说是出神入化,景象万千,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将中国围棋的传统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对子局的极峰。反映了我国棋艺水平当时 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钱保塘《范施十局序》云:“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今古。” 《海昌二妙集》评曰:“劲所屈盘,首尾作一笔书,力量之大,非范、施相遇,不能有此伟观。”

范、施两位大师在《当湖十局》中的艺术造诣,是我国棋艺发展长河中的精品,体现出华夏民族的智慧与才华,包罗丰富内涵,正如所有伟大的艺术品一样,围棋纵然不断地向前展,《当湖十局》的魅力,将始终闪烁光辉。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