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书法 » 书法教育新闻

浅谈《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推广遇到的三方阻力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中国书法评判标准》自攻克以来,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接受,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书法家、书法协会、书法评论家、书法研究机构、中小学、高等院校、书法教师所认可。但是一项“亘古未有”的新事物要被大众说接受,势必会面对各种形式的阻力,书法的评判标准亦是如此。

本文仅从三方面来阐述《中国书法评判标准》在推广中,遇到的超强阻力。

首先,《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推广将会触及一些书法“上层人物”的利益,这方面阻力最强。因为如果真按照《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来执行的话,某些书协主席、副主席连“书法家”都评不上,更别说“书法大家”了,不是“书法家”、“书法大家”如何担当“书协主席”、“书协副主席”?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书协,全国各省级、地市级书协主席、副主席中,确有一些人毫无书法理论建树,在书法教育、书法推广、书法公益等书法社会实践中并无突出贡献,按照《中国书法评判标准》他们不能被评为“书法大家”,更没有资格当选“书协主席”、“书协副主席”。那么一旦真正执行这一标准,等于是罢了他们的“官”、削了他们的“名”,断了他们的“利”,他们怎会“引颈待毙”?

其次,《中国书法评判标准》的推广还会对一些所谓的书法“贤者”形成冲击。缺失了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中国书法的评判只能是胡评、乱评、瞎评、错评。孙过庭在他所做的两次书法评判品评实验中发现了书法评判品评中的胡评、乱评、瞎评、错评的原因,用了八个字对其进行了高度总结:“贤者改观,愚夫继声”。“贤者”主导着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贤者”是些什么人呢?“贤者”就是那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谁最具有社会影响力呢?资深者、为官者、当权者。这些个资深者、为官者、当权者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不是书法家,可能懂书法,也可能压根就不懂书法。但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得看他们的脸色。“贤者”们喜欢和需要书法评判品评中的胡评、乱评、瞎评、错评,不愿意接受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原因很简单,只有维持书法评判品评中的胡评、乱评、瞎评、错评,才有人拥戴他们为权威,推行了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他们就不是权威了,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书法名利市场。

最后是对对“愚夫”的冲击。“愚夫”们与“贤者”相比,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要小得多,但与普通人相比,其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力又很大。称他们为“愚夫”,那只是相对于“贤者”而言的,相对于普通人和书法家,这些人不但是“能人”,而且是“红人”。“愚夫”们可能是书法家,也可能不是书法家,可能懂书法,也可能压根就不懂书法。但“愚夫”们是一群能言善辩之士,他们善于观察书法评判品评中的风向,尤其善于观察“贤者”的脸色,是“贤者”的喉舌,是一批“墙头草”,“贤者”吹什么风,他们就往那边倒。正如孙过庭书法评判品评实验中所说的那样:“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竞赏毫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在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中,“愚夫”们手握书法评判品评的橡皮筋尺子,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就是由他们胡评、乱评、瞎评、错评的。他们不欢迎也不愿接受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接受了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就相当于必须放弃手中的那把橡皮筋尺子,放弃了手中的那把橡皮筋尺子,也就不再是中国书法的评判品评的“红人”,昔日披在身上的诸多书法评判品评的光环便随之消失了。

唯学相关推荐:
  1、专家呼吁书法应列入大学选修课
  2、四五岁幼童学书法,要选专业老师
  3、书法教育现状:专职书法教师严重匮乏
  4、王根权谈如何使书法达情表意的学习练习有成效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