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中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积蓄力量谋求发展的环节;它的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书法史的自然延续,但也有许多方面是开创性的,成为古代书法向现当代书法的转折点。总的来说,民国书法由于其政治和历史的特殊情势,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对传统审美理念和审美价值观也是新的开拓,对今人如何把握传承与创新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行书)。此外还有王福厂、张祖翼、曾熙、高振霄,他们个个是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根底。其中谭延闿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的书法作品兼有艺术和文物双重价值,国内民间所藏多集中于湖南。业界称胡汉民的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为诗如己出”。而于右任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在冲印,他本人也被誉为“当代草圣”。曾熙更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也是海派书画领军人物。其书法造诣很深,篆、隶、八分、真、行,各体皆精。晚期作品更是方圆兼备,寓刚于柔,用笔藏转,婉畅多姿,被学者尊为“农髯体”。晚年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常取草篆行狎的笔意作画。与明末清初僧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同一格调。晚年所作泼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绝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