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为此,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等书法家特组织书法教师开展“蒲公英计划” ,即先期推出“3个100”,即3年内,每年拿出100万元成立专项基金、在全国招收100位老师、累计面授书法课100堂以上。并通过多渠并举,形成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以解决书法课师资的问题,随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书法教育的规范性、系统性,要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有个统一的教学大纲。
台湾书画教育协会名誉董事长苏安德认为,书法教学要有系统,授课和教材得让学生一听就明白。而台湾明道大学书法研究所教授陈维德也认为,书法教材应当关注实用性、笔法、字法、偏旁的使用,以及趣味性,依年级循序渐进,并举例说如果三年级到六年级,都在教“永字八法” ,那就是敷衍 。中国书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叶培贵则认为,书法教材范本应选择经典作品为宜,要既能满足于全体学生提升书写水平,又不碍于学生在艺术上的未来发展。他表示,过去的书法教材往往局限于书法史的内容,缺失了书法可以表征的中国文化和精神的领域,而且有不少以激发兴趣为名,完全出于民间传说的小故事充斥其中,还有描头画尾的方法。对此,叶培贵教授认为,书法界和教育界应当严格审查教科书,“毕竟,书法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内容,旨在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水平,又实现其精神品质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