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书法 » 甲骨文专题

甲骨文——了解殷商文化的桥梁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自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后,国内又掀起了一轮学习书法的热潮,无论你有没有开始习练书法,通过地铁站上的书法作品或者媒体报道的书法展览,你都接触一些。但是更深层的书法相关知识了解的可能不多,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对殷商文化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甲骨文的基本情况、甲骨文书法的含义及特点。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许多都是通过文字记录才传承下来的,汉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远古时期,经过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几千年来,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燕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作为古汉字的一种书体,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甲骨文风格类型: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

甲骨文书法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二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家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甲骨文书法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5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第二个时期是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第三个时期是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第四个时期是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最后一个时期则是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如需获得更多书法类新闻,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书法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