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多有志于学习声乐的爱好者们,唯学网小编特别在文艺体育栏目声乐频道为大家介绍最全面、最系统的声乐相关知识、理论以及学习课程等,同时也为广大声乐考级学子准备考试相关的资料,祝大家都有好的收获。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最完整、最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
声乐训练方法包括呼吸的训练、发声的训练以及歌唱语言这三大模块。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解说。
声乐训练第一步,呼吸的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和运用气息,就不可有优美悦耳的歌声。一切声音表演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克拉克在《论呼吸》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适当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力。我国传统声乐论著中说:“气者,音之师也。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也说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上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肌肉的紧张,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这类现象在初学者特别是业余歌唱者身上较为多见。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二是,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气息往往不流畅,影响发声的部位,中、低声区音色沉闷,声音缺乏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三是,胸腹式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与两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近代中外声乐界公认而普遍采用的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有许多优点。它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均匀、有节制,能储存较多的气,有明显的呼吸支点,使音域扩大,并使高、中、低三个声区协调统一。当然,懂得了呼吸方法还不行,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达到歌唱时运用自如。
声乐训练第二步,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练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进行发声练习的方法和步骤各式各样,派别颇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都是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二是,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解放喉头,稳定喉部器官,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在唱高、中、低、强弱不同的音符时,都有较为理想的声音效果。三是,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适当扩张可调节形状的共鸣器官--咽腔、口腔、喉腔。运用不能调整形状的共鸣器官--头腔和胸腔,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四是,吸、喉头(声带)、共鸣器官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地发声,做到声区统一,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发声练习最初以自然声区为基础,逐步拓宽到中声区的音域。在练好中声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音域,达到声部应有的声音特色和音域。
声乐训练第三步,歌唱语言。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能突出作品风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声乐训练对于歌唱语言的要求是,声母准确又灵巧,韵母形态保持好,自然适时来归韵,阴阳上去要记牢。轻重缓急须分清,语气语势处理好。头必须咬准,但又不能咬死。当字头咬住后,应当自然及时地过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后,应当适时地收声归韵,一定要注意三者衔接,过渡自然、顺畅,成为一个整体。需要重视的是,歌唱语言必须同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歌唱语言必须同灵活多变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才能收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结语,学习声乐时要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学习、思考、体会,并作好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总的来说,在有了系统声乐训练的方法后,还要靠勤学、苦练才能真正出效果。如需获得更多声乐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声乐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