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乐器 » 民族乐器专题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史及古“八音”分类情况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器,我们称之为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以及拉奏乐器。而在周代时,中国民族乐器依照乐器材质而形成的分类共有八种,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古称“八音”。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和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此外,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公元618—907年)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

古“八音”的具体分类情况如下:

第一种,“金”类,包括钟(编钟、特钟)、方响、锣、云锣、铜鼓、铙、钹、铃、铎、钲。

第二种,“石”类,包括磬(编磬 、特磬)。

第三种“丝”类分为拨弦、拉弦以及击弦这三类。其中拨弦类包括,古琴、瑟、古筝、箜篌、琵琶、三弦、阮、柳琴、月琴、秦琴、独弦琴、口弦;拉弦类包括,二胡、三胡、四胡、高胡、中胡、低胡、板胡、京胡、京二胡、马骨胡、椰胡、坠胡、坠琴、大筒、大筒弦、葫芦胡、土胡、角胡、擂琴、革胡、低音革胡、马头琴、牛腿琴、大广弦、二弦子、葫芦琴、拉阮、奚琴、轧筝、清胡;击弦类包括,扬琴、筑。

第四种,“竹”类包括,笛子、箫、排箫、籥、篪、尺八、筚篥、管子、唢呐、巴乌、芒筒、唎咧、口笛、新笛、侗笛、口弦。

第五种,“匏”类,包括,笙、(竽)、芦笙 、葫芦丝、葫芦笙。

第六种,“土”类,包括,埙、缶。

第七种,“革”类包括,鼓、大鼓、板鼓、排鼓、南堂鼓、八角鼓、羯鼓、鼗、搏拊类

第八种,“木”类包括,木鱼 、柷、敔、鼓板、拍板、梆子。

(如需获得更多中国民族乐器类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乐器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本频道汇聚小提琴、古筝等各种乐器知识点,还有各种钢琴培训课程、小提琴培训、古筝培训课程等学习资讯,欢迎广大乐迷浏览!)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