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笛子的发音清脆、嘹亮、优美、动听,是因为中国笛子开孔贴膜,这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的。笛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问题,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如何选择优质的笛膜、采用正确的贴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两种贴膜方法。
贴笛膜方法一:
多年的艺术实践证明,苇膜是最好的制膜材料。苇膜就是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苇膜以嫩、老、薄、厚来区分它的好与差。嫩的质薄,透明发亮。老的质厚,糙而发黄。吹笛一般选用嫩膜为好。
笛膜选好后,要进行细致的粘贴工作。在粘贴之前,先用刀将笛膜断成长方形小块,然后逆笛膜原条纹状用双手向两边拉,至笛膜出现与原笛膜条纹方向成为垂直状的条纹,便可粘贴。粘贴可用阿胶、桃胶、白芨等,先沾湿胶体,轻轻涂抹于膜孔四周。然后左手握住笛身,右手持膜按正确方向贴向膜孔。当笛膜接触膜孔后,先用左手拇指将笛膜沿笛身的一侧边压牢,再用右手将膜拉出细纹后用右手拇指指肚将膜的另一侧压牢、抹平。逐步贴好后,用两手大拇指肚轻轻按住膜孔两边的笛膜,同时向笛身两侧轻抹。注意调整笛膜的松紧度,过紧则音色发木、不亮;过松,音色发哑、发沙,高音吹不上去。所以要乘胶水未干之前边试吹边调整。如果发现笛膜已经过紧,可以在膜孔边稍微沾水,然后用食指指肚肚轻轻按压笛膜,来逐步调整。
贴好的笛膜的笛子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为气候与气温的变化而影响到笛膜的松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重新贴笛膜。过紧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办法来使它恢复;松塌了,可以先向笛膜呵热气使它湿润,然后再自然吹干或用体温使它受热哄干,反复几次就会恢复。
贴笛膜方法二:
中国笛子的发音清脆、嘹亮、优美、动听,主要是因为有优质的笛膜的关系。当笛内的空气受到振动而发音时,笛膜也因空气的振动而受振动,从而发生共鸣。由于笛膜的共鸣作用,使声音变的更加明澈、宏亮。然而这种共鸣受着笛膜老嫩、厚薄、形状和松紧等的严格制约。
笛膜嫩、薄的比老、厚的共鸣大;贴的平展与有皱纹也不一样,后者较前者共鸣大。然而皱纹太多也会影响到高音的共鸣,一般只需要七到十二条细而匀的皱纹。笛膜松紧发音也不一样,太紧了对低音起不到共鸣作用,音色干瘪,甚至完全失去共鸣作用。太松,笛膜振动受影响,则不易发音,特别是高音难以吹出。笛膜对发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些人不重视这一点,笛膜紧了用手指按按,或哈哈气等都是不好的习惯。用手按按容易破坏弹性及其纹路,下次再用就不好了。用气哈哈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是,松了,应在笛膜的一边蘸水湿润,然后再紧紧。笛膜紧了也是在旁边蘸点水,让笛膜自身的弹性收缩而变的松一点。有时,也可采用将所有的发音孔全部按上,嘴唇包含着吹孔,利用向笛筒里猛一吹气是,用舌猛力顶住吹口,使强烈的气流带动笛膜强烈的振动,反复吹几次,使笛膜变松。在一般的情况下,冬天和阴雨潮湿天气笛膜容易变松,要经常注意使它稍紧一点,夏天和干燥时容易变紧,应该要稍松一点。
贴笛膜前,要先处理:将有两个膜孔长的一段笛膜管剖开,双手拇指与食指拉着两侧,直拉和扭拉,让膜上拉出许多细而均匀的纹路。或者,按其直丝,象折纸扇一样,叠起来,再用食指、拇指捻成一条线,展开,放在腿上,两手拇指按其两侧压笛膜,使之出现很多细而匀的纹路。
注意用手压时不可用力,否则会拉断。经过这样处理后,再用阿胶或桃胶,蘸水使之变粘稠,用手指蘸其粘稠汁,涂于笛膜周围,使膜孔周围有一层薄薄的胶质,这时要赶快用小指头尖把膜孔孔内的胶质擦去(否则笛膜振动的部分的一圈容易蘸成一个胶圈,从而会影响笛膜的振动)。然后将膜贴在膜孔上,并用一拇指按住,另一拇指轻轻地往外抹,使之纹路均匀平整,不能有纹压纹的现象。若有,要及时调整。贴笛膜时如发现胶质干了,则先将膜孔两边蘸点水。贴好后,如有松紧等现象,也要进行调整。要高标准严要求的话,一次完全贴好为宜。
(如需获得更多中国笛子安装调试的相关知识,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乐器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本频道除小提琴、古筝等乐器类最新新闻外,还有各种钢琴培训、笛子培训等课程资讯,欢迎广大乐迷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