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研频道小编了解,2014年考研数量首次出现了降温现象,但是这也许是好事一桩。考研降温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研究生不再是香饽饽,文凭的高低不再是决定一个人的全部,未来的职场生涯研究生也不再有特别优势。
201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2万人,比去年减少4万人。2008年,全国有120万人报名研考,自此,“考研热”连年升温,到2013年达到最高值176万人,2014年则是“考研热”近六年来首次降温。这让不少人担忧:其一,我国像研究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数量将因此而减少;其二,考研惹降温,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将有增无减。这样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考研降温,未必全是坏事。
考研热降温传递了一个信号:研究生文凭在就业时不像以前那么好使了。以往,研究生毕业照往桌上一甩,周围人立即肃然起敬,用人单位争先恐后地招揽。可是,现在的有了不同,最近一两年,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绝录用研究生,虽然这是新的就业歧视,但它也表示了一种正导向:市场不再那么重视文凭了!这是积极的一面。
研究生教育也应因此反思。为什么研究生不再像以前那么受宠?如果他们能给用人单位带来迥乎本科生的效益,用人单位当然还乐意聘用。然而,在现实中,本科生与研究生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效益几乎可以画上等号,用人单位还有必要聘用研究生吗?毕竟,聘用研究生的代价要高于本科生。这就是说,研究生教育没有给学生太多的竞争能力。
我国的高端人才会不会受到影响?窃以为,数量上受影响,但质量上或许影响不大。放弃报考研究生的那些学生,压根就是把研究生当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招牌,而不是真心想从事科研。倘若本科生一涌而上地报考研究生,难免有人滥竽充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受到影响。相反,如果研究生教育从生源下降看到危机,整顿教授的教风,而学生的质量又有所提高,那么,研究生的含金量就会大大提升,这不是好事吗?
考研热降温与取消公费的新政策有关,但它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考验热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性的状态,所以,考验热开始降温,也是理所当然。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看到报考研究生的数量下降,我们不必惴惴不安,这是一种正常的反映,更是理性的回归。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领域涵盖学历学位教育等十一个大类及上百个子类。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关于考研的任何资讯如2014年考研真题、考研最新动态等,可随时关注考研培训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