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考研培训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研应如何回归理性的相关资讯报道,供大家阅读。众所周知,现今社会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2014年考研报考人数更是出现了近年来的降温趋势,这也证明了考研要想回归理性,其实很难。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有所好转(专业硕士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可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这表明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还没取得理想的成效。在考研中,还有着诸多不理性的成分。比如,因本科就业难而考研,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延缓两到三年就业;为提升自己的学历身份而考研,有考生还片面认为,有一张研究生文凭,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些不理性的因素不消除,考研就很难降温,也难真正回归理性。
为此,要让考研回归理性,首先,需要淡化一纸文凭的价值,建立基于能力、素质的人才评价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破除人才评价的唯学历论,这就是要消除学历社会不健康的人才观,只有当读研成为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选择,而不是为了一纸文凭时,才会减少考研中的“文凭消费”。
其次,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制度,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以及教育管评办分离,在研究生招生中,要改变依靠统一分数选拔学生的招生制度,扩大学校,尤其是导师的自主权,关注学生的大学综合表现和学术潜能,而不是考研应试能力,同时,要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要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像专业硕士招生,国家可以制订总体的发展战略,出台支持政策,但学校究竟开设哪些硕士教育、招生规模如何,这属于学校的自主权,只有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确定招生计划、设置课程,采取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让教育货真价实。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教育领域涵盖学历学位教育等十一个大类及上百个子类。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关于考研的任何资讯如考研最新动态、考研真题等,可随时关注考研培训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