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适当过度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37. 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A. 动作技能 B. 心智技能
C. 言语信息 D. 态度
38. 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39.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A. 元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40.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A. 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 道德行为规范
D.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41. 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不包括
A. 简便易行 B. 资料可信
C. 资料广泛 D. 分析全面
42.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 整群随机取样法 B. 分层随机取样法
C. 等距随机取样法 D. 多段随机取样法
4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4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4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记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45分。
4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47. 教育功能是教育目的的实质性表现。
48. 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构成。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75分。
49. 简述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50.《学记》是如何论述豫时孙摩教学原则的?
51. 赫尔巴特提出作为其教育理论的伦理学基础的五种道德观念是什么?
52.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3. 试分析参与式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总计90分。
54. 简介学科课程和分科课程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
55. 比较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古代书院的异同。
56.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I.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意见。
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改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实际、准实验设计还是真实验设计?
(2)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0.ABCAA CDBCD
11-20.BBBBC CBBBC
21-30.BBBACBACCD
31-40.ABAAB CBBAD
41-45.CADAA
二、 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正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由教育来实现。国家的发展要以教育为根本,人们对于教育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经济对教育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1)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总之,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客观要求。
同时,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看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不能盲目发展教育,甚至打着“教育”的口号,做出违背社会和教育规律的事情,应注意教育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47.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于维系社会运行,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作用。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而且还具有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之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早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教育目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虽有重叠,但是仍有本质区别。
48. 【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它相当于技能。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大类。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待事物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加工外在信息。这类知识通过练习,其运用达到相对自动化程度,很少或不需要受意识控制。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一般受意识控制,其运用难以达到自动化程度,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作为一种计划性方案,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它是一步一步的程序性知识,因此,学习策略是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