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成人高考 » 辅导专题

成考语文文言文辅导资料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他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学历史,因此想要学好文言文是有些难度的。为了考生们能在文言文方面取得高分,唯学网小编整理了几篇文言文解析,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 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人物介绍: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齐威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58),他以鼓琴见齐王,借弹琴之道,阐时治世道理,深受齐威王的赏识,遂拜为相。讽,讽谏,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

中心思想:本篇文言文记叙了邹忌以切身感受的“比美”之事设喻,讽喻齐王;齐王纳谏除蔽,最后成 霸业之事,说明了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的道理。邹忌的这个治世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应该看到,《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策 士言行的史籍,本文末尾所写纳谏的效果与作用不过是策士夸张的说法而已,不可真信。

分析段落: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察觉受到蒙蔽。 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劝齐王纳谏。第三部分(3自然段):写齐王纳谏根除弊端,修明政治。第四部分(4自然段):写讽谏的效果 - 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齐终成霸业。

写作手法:一、作者善用比喻阐明道理。邹忌在讽喻齐王纳谏时,用了自己与徐公“比美”之事作 喻。“比美”纯属个人生活小事,但在这个个人生活小事与“纳谏除蔽”、治国安邦的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却有相似之处。邹忌作为一个策士,深知其 理,于是巧妙地将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由此可见比喻说理的威力。但是必须注意,比喻说理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及娴熟的 语言技巧。另外还需把握两事之间的“相似点”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本文结构精巧,别具一格。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自首至尾,俱用三叠法(《古文析文》语)”。如:文章开头以“三问”(问妻、问妾、问客)引出“三答” (妻答、妾答、客答),然后又由“三问”、“三答”的感受引出两个“三喻”。以妻喻“宫妇左右”,以妾喻“朝廷之臣”,以客喻“四境之内”;再以“私我” 喻“私王”,“畏我”喻“畏王”,“有求于我”喻“有求于王”。齐王纳谏之后,又命“三赏”:“上赏”、“中赏”、“下赏”。继而从“三赏”又生发出“三 个时间”:“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不同时间又引出三种不同结果:“门庭若市”、“间进”、“无可进者”。这都是一种三三排列的组合 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互为因果,层层递进,前后照应。这种奇特的构思和结构,在中国散文史上的确鲜见。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讯内容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成人高考相关信息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成人高考频道,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最新信息。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