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成人高考 » 试题专题

成考专升本语文冲刺试题(2)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7.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____,____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

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

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

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和"骚"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统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苏武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念怒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D.《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部"之称。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夏日(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睛。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A.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后两句抒写了夏日村居之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B.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写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分别描写了夏季白日和晚间的景色

C.本诗通过对夏日村居之景的描绘,表露了对官场****现实的无比憎恶之情。

D.本诗观察细致,文词致密,气韵流畅,意境新颖,有着轻清闲远的特点。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追 求(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A.诗的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时空阔大,意象壮美,写现实境界而又超越现实境界,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审美领悟。

B.日落之后是黄昏,"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星斗临空,诗人对黄昏作了传神的动态演示和静态描摹。

C.黄昏之后是黑夜,"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海风呼啸,黄沙飞扬,声色并茂,令人如见如闻,给人留下了可供联想的天地。

D.最后三句以虚写结束全诗,"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真正的人生,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20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 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 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 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 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 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 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 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伯父魏歧州刺史瑒,深所嗟尚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土谦闻而自责……

1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巢于飞幕之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