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成人高考 » 试题专题

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将基础知识掌握好,是备考成人高考政治的首要任务,其次,就是学会灵活运用政治的理论知识。为了帮助考生做好成人高考政治的基础复习工作,唯学网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成人高考政治第五章的练习题,以供各位考生备考使用。本章多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

D.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2.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哲学 B.道德

C.艺术 D.政治法律思想

3.人与自然的联结中介是( )

A.生产劳动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 D.生产工具

4.在全部人类社会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社会生产关系 C.地域关系 D.阶级压迫关系

5.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体现的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生产工具的关系

6.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口因素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

1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1.国家的本质是( )

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 B.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C.对外交往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1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C.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15.国家的起源是( )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C.军队、法庭、监狱的出现 D.国家政权的建立

16.国家属于(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

17.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程度高低

C.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按劳分配

19.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

20.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

B.共产主义的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D.交换和消费关系

22.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构成生产方式的基础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生产资料

23.国家的实质是( )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D.组织国家经济建设的机关

24.区分国家的类型的根据是( )

A.国民多少 B.领土的大小

C.国家性质 D.政权组织形式

25.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 )

A.物质内容 B.形式

C.动力 D.结构

26.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生产力发展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的出现 D.剩余产品的出现

27.国体是( )

A.国家职能 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性质 D.国家的机构

2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

A.科学文化的反映 B.社会规律的反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D.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

29.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是(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政治法律思想

30.观察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

A.唯物的原则 B.辩证的原则

C.历史的原则 D.阶级分析的原则

二、辨析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3.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

三、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的涵义及其构成。

2.简述生产关系的涵义及其构成。

3.简述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4.简述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5.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成为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根据。

6.简述唯心史观在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根源。

7.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8.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简述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0.简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并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说明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意义。

2.试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原理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