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自学考试 » 大纲专题

2014年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应用考试大纲(2)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4)副词

①理解:副词的类型。

②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举的词例,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5)代词

①应用:掌握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女(汝)”“尔”“若”“而”“乃”“之”“其”“厥”所指代的人称及其语法功能,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并准确释义。掌握用在第一人称和

第二人称代词后的“侪”“属”“曹”等词的意义并能准确翻译。

②应用:掌握指示代词“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焉”“诸”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③应用:掌握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安”“焉”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④应用:掌握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⑤应用:掌握特殊代词“者”“所”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6)数词

①理解:古代汉语称数法的特点。

②应用:掌握名量和动量的特殊表示法以及约数的特殊表示法,能在古文阅读中理解有关称数的内容并作准确翻译。

2. 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

(1)介词

应用:掌握介词“于(於、乎)”“以”“为”“与”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2)连词

应用:掌握连词“而”“以”“与”“则”“之”“雖然、然而、然則”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3)语气词

应用:掌握语气词“也”“矣”“焉”“耳”“尔”“乎”“与(欤)”“邪(耶)”“哉”“夫”“惟(維、唯)”“蓋”“其”“也”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上述常用文言虚词,要求掌握它们各自的用法和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根据语境予以辨认,并说明其词性及意义(或语法作用)。此外,上述虚词有的用字还兼表实词,对此也应能加以分辨。

3.语序和省略

(1)应用:掌握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及前置的条件: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前置;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之”“是”复指而前置;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等。在古文阅读时能利用语境的提示作用,辨认前置宾语,并能准确翻译。

(2)应用: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省略句子成分的特点(主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等等,)在阅读古文时,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以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1)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①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

②应用: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各种形式的判断句,尤其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是”充当主语的判断句等。

③应用:掌握古代汉语肯定和否定判断句的表达功能,能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2)被动表示法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①应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没有表示被动的形式标志而仅通过主语同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表示的被动句(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具有表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

②应用:能指出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在谓语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和“为……所……”句式;在谓语动词前出现被动的助动词“见”的被动句式和“见……于……”句式:“被”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的被动句式和用介词“被”引进行为主动者构成的被动句式。能分析说明以上被动句式的构成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和翻译。

四、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书旧注的类型、古注于今注的不同以及古代的注音方法。在阅读带旧注的古文时,能读懂注文,并根据注文理解相关的语言想象和文意。了解与阅读古书直接相关的几种特殊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识记:古书旧注的类型

2.应用:掌握古书的注音方法:读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在阅读带旧注的古书或查阅传统语文工具书时,能利用这些知识读懂古书。

3.应用:了解古代汉语行文中各种特殊表达方式: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以便准确理解文章。

唯学网是一家集教育资讯发布与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教育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与院校教学服务。因此考生如若获知更多关于自学考试的资讯,如自学考试报名,自学考试大纲等,请随时关注唯学网自学考试培训栏目,唯学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相关的报道内容。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