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学考试历年真题备考,可以帮助考生找到考试方向,也可以测试出考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查漏补缺,正在备考2015年自学考试的考生可以利用真题复习。在此唯学网小编为考生们准备了浙江2014年10月自学考试机械制造技术真题,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机械制造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19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
A.找正B.场地C.设备D.走刀
2.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A.外表B.尺寸C.特性D.性质
3.机床型号为CK6140的数控车床,其中“K”表示
A.类别代号B.组别代号C.系别代号D.通用特性
4.高速钢刀具一般在切削温度高达()时仍能进行切削。
A.500~650℃ B.650~800℃ C.850~1000℃ D.950~1100℃
5.积屑瘤是金属切削过程中的一种刀具磨损现象,下述哪一种说法是合理的?
A.积屑瘤不仅会发生在刀具上,也会发生在工件上
B.积屑瘤的产生与被加工工件的材料无关
C.积屑瘤现象对粗加工的切削过程有利
D.积屑瘤的产生与切削速度无关
6.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来看,通过镗床加工孔,属于()来获得相互位置精度的方法。
A.由机床精度B.由工件安装精度
C.由夹具精度D.由刀具精度
7.某灰铸铁套类零件的内孔表面粗糙度为1.2μm,其经济的孔加工路线一般为
A.钻B.钻-铰
C.钻-粗铰-精铰D.钻-粗铰-精铰-珩磨
8.在机床夹具中,铣床用的分度头属于
A.专用夹具B.组合夹具C.通用夹具D.成组夹具
9.普通碳钢的外圆表面加工时,若加工路线为粗车-半精车,那么其经济加工精度为
A.IT5~6 B.IT6~7 C.IT7~8 D.IT8~10
10.在大批量生产小型电动机时,其中电机输出轴与轴承的装配,装配的方法一般会选择
A.互换装配法B.选择装配法C.修配装配法D.调整装配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制造的广义概念,按照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的定义,是不涵盖产品的报废环节。
12.普通铣床的铣削加工中,铣刀的旋转是主运动。
13.卧式车床的主运动是车床主轴的回转运动。
14.依据金属切削原理,塑性材料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可划分成三个变形区,其中第二变形
区的主要特征是切削底层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
15.用CA6140卧式车床进行车削加工时,车削端面时刀架作纵向进给。
16.在磨削过程,工件进给速度一般为砂轮速度的1/100~1/60。
17.精加工时,宜选用离子型切削液。
18.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无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工艺系统也常常会发生自激振动,为了减小自
激振动,可以适当增加背吃刀量。
19.支撑钉常用于夹具中的平面定位,其中平头支撑钉一般用来支撑粗基准面。
20.同一零件的设计尺寸链不允许是封闭环。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根据加工方法的机理和特点,零件成形方法可分为去除成形、结合成形和()三大类。
22.钻床是孔加工的主要机床,除钻孔之外,钻床上还可以完成扩孔、()、锪平面以及攻螺纹等工作。
23.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可以分为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和展成法,一般来说,铣床是以这四种方法中的()进行加工。
24.机床的传动链可以分为外联系传动链和内联系传动链两种,CA6140卧式车床在切削外圆柱面时,进给传动链属于()联系传动链。
25.在()、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个工步。
26.根据刀具磨损的典型曲线,可以将刀具磨损过程划分为初期磨损、()和急剧磨损三个阶段。
27.一般情况下,普通车刀的前角γO 增大时,切屑的变形程度减小,产生的切削热(),切削温度下降。
28.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切削速度的一般原则:精加工时,选择()的切削速度。
29.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的影响、磨削用量的影响、工件材料和切削液的影响。
30.机器装配有多种方法,其中调整装配法又可细分为可动调整法、()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