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在职研究生 » 辅导专题 »

2016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精选

2016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精选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5-11-12 10:05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目前,考生都处于2016年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基础复习阶段,在此阶段,考生们要以教材为主,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为了帮助考生备考,唯学网小编准备的2016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精选,以供各位考生备考使用。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围内。

2、货币政策时滞: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如果收效太迟或难以确定何时收效,则政策本身能否成立也就成了问题。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式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它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3、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4、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

5、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有风险的业务,属于狭义的表外业务。

6、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务。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换为可转换工具的过程。

7、最终贷款人: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 因此提出由中央银行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责任。其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意图。

8、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的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以上是小编准备的2016年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精选,以供考生备考使用。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资讯,如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唯学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