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更多婴幼儿教育 » 更多婴幼儿教育教育新闻

幼儿教育第一次有了“国家级”标准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教育部日前发不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标志着幼儿教育第一次有了“国家级”标准。《指南》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省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改变教育观念,例如小学入学测试的潜规则依然存在,小学教学盲目赶进度的现象得不到遏制,《指南》中的一些建议和指导就有可能“落空”。 
  5到6岁会10以内加减计算
  很多幼儿园教学都“超标”
  《指南》提出,对3到6岁幼儿,游戏是第一位的,严禁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在理解数量关系上,要求3到4岁能手口一致地数5个以内的物体,5到6岁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明确提出,幼儿阶段无需学习乘除法,更不需要学习速算心算。
  “按照这个标准,武汉很多幼儿园的教学都处于‘超标’状态,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明显,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幼小衔接。”武汉市教科院幼教专家陈红梅表示,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过度认字、机械背诵、超标算术等情况,这对小学教学造成了困扰。
  5到6岁会穿衣系鞋带
  多数幼儿要“补课”
  《指南》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明确要求:3岁到4岁幼儿,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4岁到5岁幼儿,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岁到6岁幼儿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5岁到6岁幼儿会自己穿衣、系鞋带,这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做不到,只能上了小学以后再去“补课”。今年开学第一天,记者曾在汉口一所小学一年级调查,结果发现班上40名孩子,九成以上的孩子都不会系鞋带,原因大多是幼儿园老师没教,家长也不去教,许多幼儿园老师还主动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买带鞋带的鞋子。
  陈红梅说,在自理能力上,现在多数幼儿都要“补课”,家长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尝试多给予肯定,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因为没有应试的要求而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
  4到5岁能体谅父母辛劳
  社会知识的学习有待加强
  在拐带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指南》要求,3到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4到5岁孩子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6岁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帮助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这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点,也是目前的薄弱点。”陈红梅说,由于现在的幼儿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对社会知识的学习反而“慢了半拍”,重点是要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
  建议很美好 现实很残酷
  家长担忧《指南》难落实
  《指南》提出5到6岁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节目,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不斥责打骂幼儿,每天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