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就是玩耍。作为家长,除了要鼓励孩子与同龄孩子多玩耍,还应该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那么,父母们应该如何陪伴孩子玩耍呢?其实,陪伴孩子玩耍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变心态。
亲子教育:陪孩子玩要转变心态
1、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
要让家长更加投入地陪孩子一起玩,首先就得把我们的心态进行转变,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当我们感觉是自己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不会把陪伴孩子当作一种任务,更不会随便应付孩子。同时,我们也会从中享受到早已久远的童年欢笑,重新唤回那颗尘封已久的童心,不断发掘曾经熟悉的童言稚语。
2、从敷衍了事转变为全力以赴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尽收眼底。很多父母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让孩子感觉是在应付差事,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关键是我们的心与孩子的心,每时每刻都要在一起。
3、从成年人转变为大孩子
当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们需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放低成人的身段,放下家长的权威,退回到曾经的童年时代,与孩子一起嬉笑怒骂。我们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居高临下地随便指责孩子。如果父母经常不耐烦地对孩子责骂说“你真笨”、“怎么老是教不会”,孩子也许以后就再也不愿和我们玩游戏了。孩子的心是最容易俘获的,关键就是我们自己要永葆一颗童心。
4、从黔驴技穷转变为陪玩高手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并不是不愿对孩子用心,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当父母被孩子逼得黔驴技穷时,在他们眼里,孩子就会在转瞬之间从人见人爱的“天使”变成调皮捣蛋的“魔鬼”。
要跟孩子一起玩得开心,我们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需要学会很多方法的。如果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广,那就尽量多培养一些兴趣特长;如果父母的游戏方式单一,那就尽可能学习更多的游戏;如果父母的耐心不够,那就努力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如果父母的激情缺乏,那就尽情享受亲子之悦。
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
练习性游戏,在孩子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拉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对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任何一种活动、任何一样玩具或材料,只要他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和反复摆弄,就意味着对他来说还有挑战性。
象征性游戏,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院”、“商店购物”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儿童游戏在象征性阶段正是想象力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将教育要求内化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机。
规则性游戏,从孩子六七岁开始出现,代表规则意识的萌芽。爸爸妈妈要了解的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会选择玩伴,变化玩的方式(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等),他们不再局限于那些固有的游戏,而更喜欢创造新的游戏,拓展游戏的空间。
5、从把玩耍看作浪费时间转变为视玩耍为学习成长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多父母往往就把孩子的任务局限于学习知识和复习功课,把孩子玩耍看作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殊不知,玩耍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成长。
其实,玩和学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很多时候的玩耍其实就是学习,相应地,很多东西的学习也是可以变得好玩的。很多父母总认为,学习就该是正襟危坐的样子。对幼儿的教育更应该从玩耍和游戏开始,孩子在学龄前所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可以在玩耍和游戏中学到的。玩中学,看似在玩,实则在学。
以上内容是关于陪孩子玩要转变心态的介绍,要想了解更多亲子教育相关信息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亲子教育频道,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