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 专题

学前教育:宝宝是怎么学会计算的?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内心的骄傲和期盼,他们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有一个好的前途。然而,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是怎样学习的吗?知道他们是怎么学会计算的么?下面让专家老师来告诉你吧!

首先,从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来说: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总的趋向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和孩子的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能力分为三个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和概念水平的加减。这三个水平的加减是层层递进且不可逾越的,如果家长跳过一个阶段来要求孩子进入下一个阶段,只能得到让自己和孩子都痛苦。

那么,动作水平的加减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宝宝吃了2块巧克力,又跟妈妈要2块巧克力吃,妈妈就给了1块说:不能吃太多。于是宝宝把自己吃过的跟现在手里的巧克力合在一起数了数说:“我刚吃了2块,加上现在这1块,只吃了3块。”像宝宝这样以实物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的加减运算就是动作水平上的加减运算。动作水平的加减能力是简历在初步的数概念基础和基本的计数能力基础上的运算水平。所有的孩子都将经历这一阶段,并在这一水平上停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家长不可能也不必要人为地缩短孩子的这一进程。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加减经验的积累,没有这一段时间的丰富积累,孩子就很难进入第二个水平——表象水平的加减。

什么是表象水平的加减呢?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吧:宝宝妈妈问宝宝:爸爸给你买了5本故事书,妈妈又给你买了2本,你现在有几本故事书了?宝宝仰着脑袋掰着自己的两根手指:5本、6本、7本,妈妈,我有7本好看的故事书了。这个例子中,宝宝不需要把所有的书拿过来数,而是在头脑里面回忆,再以5为起点,看着手指逐一计数得到运算结果,像这样不需要实物逐一从头点数,只借助物体在头脑中的形象再顺接着数的方法就叫表象水平的加减。学前期大多数孩子都处在动作水平的加减和表象水平的加减。

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最高水平的加减,它是以数群与数群的直接运算为特征的。幼儿在运算过程中不用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表象,就能理解算式中每个符号的意义,知道一个算式表示的意义:3+2=?可以表示无数具体的事情;而且还能自如地运用算式进行运算,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加减运算能力。

幼儿在经历了三个过程之后,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学会了加减。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为孩子能够进行概念水平的运算就说明他不再需要动作水平和表象水平的运算了,在遇到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或较大数量的计算时孩子仍需要借助前两种运算方式。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各种形式的教育资讯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学前教育教师心得相关内容信息请随时关注唯学网婴幼儿教育栏目学前教育培训频道,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