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几天时间很多小朋友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让家长犯了愁,上幼儿园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多数就是去玩,但是上小学了就不一样了,幼升小孩子去能适应吗?会不会哭啊?一天下来能乖乖的听老师上课吗?那么,他们怎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去适应新的环境呢?
方法一: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家长提前做准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停留在识字上面,应该从下面的方法抓起,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核心归根到底在于阅读——即看图讲述。对于年纪尚幼的幼儿园小班学生来说,他们基本都可以做到看一张图,描绘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画面上描绘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的表情和衣着、周遭的环境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拓宽,孩子慢慢可以看图讲故事、写句子等,而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内容。所以,在衔接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随文识字”,可以平日里多拿一些幼儿绘本,或者小学课本来给孩子讲故事,让他们慢慢熟悉书本这样的载体,孩子听懂了,产生兴趣了,这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认识文字了。
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印象和兴趣,引导孩子对重复出现率高的文字的自然记忆。因为站在幼童的角度,机械化灌输极易引起本能的抗拒,导致厌学心理。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接受,或者说能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或兴趣喜好去选择合适的刊物,并完成看图讲述。
方法二:在小学数学科目上,要和孩子多做游戏,这样既能和孩子增加感情,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三门主课中唯一的理科,承载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锻炼孩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王顺妹指出,家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戏或者口述应用题,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接触数学。打个比方,家长可以拿出10个小桔子和孩子分着吃,让孩子明白10个桔子可以分成2个和8个、3个和7 个、4个和6个等,这就是十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和原型,就算上升至百位数、千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不变的。有些家长教孩子学算术时喜欢灌输式教学,比如直接告诉孩子几加几等于几,或者甩给孩子一张九九乘法表让他们去背。这些做法的不科学之处就在于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兴趣和特点,更多地代入了自己的习惯和想法,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并且错误的印象一旦印刻下来,很难纠正。学前阶段,家长要多以数数字、分水果、拍皮球、购物等方式让孩子逐渐认识数学的概念,这远比光做题“接地气”得多。总之一定要记得多实践、多操作,孩子能理解,不用教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方法三就是培养孩子的集中力,从幼儿园转换到小学生,集中力很重要,举个列子说:
拿一堂小学35分钟的课举例,一般正常的孩子都可以保持精神集中30分钟左右,有些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则非常短,往往在15-20分钟的时候就自然转移,而后再难收回,这期间老师说了什么他们完全没听进去。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比如剖腹产下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注意力难集中的风险就较大。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跳绳、拍球等方式来观察,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连续拍球或跳绳几十个应该不成问题,要是自己的孩子只能拍几下球,只能一个一个跳绳无法连续的话,就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了。
幼升小家长们要根据以上这三种方法帮孩子在幼升小衔接上更好的华丽转身。
更多幼升小教育资讯及政策,请关注唯学网婴幼儿教育频道中的幼儿园栏目,您将会了解到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