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 专题 »

孩子的礼仪教育

孩子的礼仪教育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4-8-21 17:29

礼仪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小孩子不能因为年龄小就可以不讲理甚至无理取闹,孩子的礼仪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行为作风已经慢慢形成了习惯,这样就更不好更改了。以下是唯学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怎样进行孩子的礼仪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孩子的礼仪教育首先从父母开始,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但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像是餐桌上如果有人问你要盐或胡椒粉,你该如何传递?就餐时,你的手机和手袋应该放在何处?握手时总是女士伸手吗?什么时间可以往别人家中打电话?无人接听时,电话响几声才可以挂掉?我经常在礼仪讲座时向成年人询问,而结果是,几乎无人全部答对。

平常对话的影响

父母在平常对话时尽量要说“您好、请、谢谢、不客气”等这些礼貌语。少儿经常听到这些话,就会进行模仿,继而成为个人熟悉而自然的语言。不卑不亢地说“不”也是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通过观察与实践,孩子会逐步理解到采用适当的态度,即使拒绝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准时守信

与朋友约好时要提前出发,避免迟到。即使因为各种原因而迟到,其实也是对等候人的不尊重。如果成年人经常迟到,就会使孩子形成别人时间不重要,为别人着想不值得的错误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少儿如果从小就在此氛围成长,就会形成准时、守信、负责的好品质。

主动分享

分享不是人类本能,只有经过多年教育和督导才能使孩子学会主动分享。餐桌是父母实施分享教育的好场所,例如,将美食分享送与他人等。在客人来前将美食藏匿的行为只会让孩子学到自私自利。记得小时候在体校,一位鞍山来的女孩子为了不让其他室友分享到食物,每天夜晚都在感觉大家入睡时才开始咯吱咯吱进食。女孩获得“老鼠”美名,几乎没有朋友。尽管我们曾在一个房间和一个运动队并肩作战了一年,我除了记得大家都叫她“老鼠”,根本想不起她的名字了。

恰当帮助

一般而言,孩子注意父母的行为会比观察他人行为更多。例如:父母是否不厌其烦地为问路人指路甚至主动领路,是否在上下电梯时注意按住开门键等候上下行人。通过这些细微场景观察,孩子们会将父母的行为模式铭记并不由自主进行复制。当他们开始帮助别人时,会逐渐享受到善意所带来的“助人悦己”感觉。当然父母也要向孩子传授适度,即在不确定是否需要帮助时进行询问。如:看到老者提重物前行时,要先征得老者同意才可进行帮助;对同龄人也需遵循此原则,避免过度热心,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更多礼仪新闻资讯,礼仪行业视点等相关考试信息请关注唯学网礼仪频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