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技术革命,摄影已经大众化了,拍照已经无时不拍、无处不拍了,最常见的是用手机,再好一些的用卡片机,再进一步用单反;单反有普及系列的,有准专业级的,还有专业级的。最近出现的微单、微电,小巧灵活,功能也不错。摄影的仪器进步了,那么识别仪器的“伯乐”在哪呢?我们来介绍几位著名的摄影名家。
爱 德 华 · 史 泰 钦
生 平 简 介
爱德华·史泰钦1879年出生在卢森堡,1973年去世。两岁时随父母到了美国。16岁时开始从事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这是因为史泰钦一生丰富的创造历程所涉猎的范围博大精深。他不仅在创作题材上包括了"人像"、"静物"、"风景"、"社会新闻"、"生活"、"广告"、"集锦"等许多方面,而且在创作上更是把"画意派" 、"纯摄影派"和"纪实派"以至"抽象构成派"等家之长汇于一身。用史泰钦自己的话说是:"每隔十年,人就应该鞭策自己,好使自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史泰钦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航空摄影师,为后世的空中摄影打下了基础。据诗人桑德贝尔格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史泰钦已有63岁了,但他仍然自愿去参加军队。他在太平洋前线领导了四千多名军事摄影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以摄影方面的丰富阅历和成就,担任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15年里,他先后为美国及全世界的摄影家们,举办了近五十次具有影响的展览会。1955年,久负盛名的史泰钦举办了一个轰动世界的《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他从全世界征集的约二百万张照片中,选出了273位男女摄影家的503张摄影作品展出,并在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巡回展览。史泰钦曾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所以,以战争为主题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摄影展览会,同时他也通过照片反映生活美好的一面,说明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同样善良的。《人类大家庭》是一个以"人"为中心,表现人类怎样生活在世界大家庭中,从一个婴儿的诞生、长大、成熟、直到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照片中包括了不同民族和国籍的人民的生活,目的在于增强人类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人类大家庭》摄影展览不仅传播了史泰钦"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同时也证明了摄影艺术是一种最通俗易懂的世界语言和最富于真情实感的艺术。
1963年前美国总统肯尼迪为史泰钦颁发了"自由勋章",褒奖他一生在摄影艺术上的成就与贡献。
作 品 选 介
桑 德 贝 尔 格 (1928年)
摄影艺术被称为"瞬间艺术",即在照相机快门开启的瞬间拍摄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瞬间,这既是摄影艺术表现力的优点,也是它存在的局限.如何扬长避短,突破这种局限,把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表现出来,是许多摄影家研究的课题.史泰钦的这幅作品做了有益的尝试.作品采取多次曝光技法摄影而成.劳工诗人桑德贝尔格多种多样的精神,不同时空的不同心理,都集中展示在同一空间画面里,这就大大扩展了单幅画面的表现力,给人以较丰富 广阔的联想.同时,这种富有韵律的组合,不仅新颖悦目,引人入胜,而且增加了形式美.要想在一张底片上进行多次曝光的摄影技法获得成功,关键要用黑背景,侧光或逆光照明,这样才可以避免与主题无关的景物进入画面.同时,拍摄前,要有周密的考虑要设计好画面,抓哪些神情,采取哪种画面构图等,事先都要精心安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幅作品是1928年拍摄的,当时的史泰钦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上都已比较成熟了.
好 莱 坞 影 星 葛 尔 宝 (1928年)
黑色的衣服,白色的背景,人物双手抱头两眼直视镜头,同史泰钦的其它肖像名作一样,有着极为明显的个人风格特征,那就是高度的简洁,强烈的黑白对比,没有任何多余的细节.这样,观众的欣赏兴趣就只能被摄影家牵着走,而不会漫无边际地分心走神了.作者着力描绘的正是她的精气"神" .以形写神,妙在传神固然是中国绘画的精粹,但从史泰钦的作品看中西美学思想并不是纯然绝缘的.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探讨的问题,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就是史泰钦的肖像作品,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被摄影者大多直楞楞地在"看镜头".摄影圈子里,曾把"看镜头"视作大忌讳,好象一"看"就假,就不自然了.其实即便被摄者不"看"镜头,照片就真实,自然了吗?当然不见得,关键是作者和被摄影者相互熟悉、信任的程度如何,作者的艺术功力和摄影技巧如何,如果相互高度信任,相互默契,作者慧眼独具又有娴熟的技巧,那么, "看镜头"不但不是坏事,而且还能增强真实感,缩短画中人和观赏者的感情距离,使观众有客我相溶,心灵相通之感,亲爱的读者看了这幅作品,是不是有同感呢?
阳 光 下 (1923年)
这是史泰钦早期的作品,一张难得的户外生活肖像.据说被摄影者就是史泰钦年轻的妻子.这幅作品的艺术传达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少妇特有的青春的气质.画面上阳光灿烂,绿草如茵,主人公躺在草坪上,眯缝着眼,似乎有眩目之感,但更多的成分则充满了青春的理想,少女的幻想.她的手臂似乎在遮阳,自然弯曲,使画面构图更加饱满、紧凑.前景上的几根小草,从人物面部延伸,似乎有破坏画面作用,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想必要去拔掉而后快,但作者毫不在乎,因为它交待了人物所处特定环境,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并不是可有可无或应该清除掉的东西.这幅照片充满了生活实感和生活气息,这对那些拍人物照一定要正襟危坐的刻板老套来说,是艺术上的进步.从摄影艺术发展历史来考察,这幅作品是作者从初期的绘画主义摄影转变到纯粹主义摄影派及纪实派过渡期的一幅代表作.
罗丹和他的作品 (1902年)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是绘画主义摄影派繁华似锦时代,当时在法国的青年摄影家史泰钦,怀着对大雕塑家罗丹和他的作品无比崇敬的心情,拍摄制作了这一幅摄影集锦作品,这是由罗丹的侧影人像和雕塑《雨果》两张底片合成的,后来又加上了罗丹的杰出雕塑《思想者》,这三者浑然一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姿态上俯仰正侧,色调上强烈的对比配置,特别是神态上作品与人物相互呼应,相互映衬,使真正的艺术家升华为和雕塑"思考者"一样的"思想老人",仿佛是三个形象在共同思考着......
这种版画效果的画面,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一般说来,一幅照片,要拍得摄者本人满意,这对于一个严肃的摄影家来说,也是不容易达到的,而要拍得被摄者拍手叫好,是如果被摄者是个大艺术家,要叫他满意,那就更困难了.人们知道,罗丹不仅是著名雕塑家还是有造诣的艺术理论家,而他对摄影一向有一种贬抑情绪,是不大瞧得起的,所谓"艺术真实""摄影虚假"就是他的名言,可是,在这幅作品面前,他服气了,甚至不由得欣赏起来.这说明,真正的艺术品是不会受到埋没、得不到承认的.这幅作品标志着史泰钦在绘画主义摄影派时代的成就,也为绘画派摄影立下了一块不灭的碑石.
曼瑞(1890-1976年
生 平 简 介
曼瑞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影技法由他始创.曼瑞在摄影史上,与匈牙利的莫霍尔·纳吉齐名,同为抽象主义摄影派的倡导人.
本来,曼瑞于1920年到巴黎定居前,在纽约就已经是达达主义派的画家."达达"是法语中的儿童语言,意思是"马",以之命名文艺流派,则标榜艺术的无思想性倾向,比喻艺术像婴儿的发音一样,是不可解释、不可思议的,是无意识、无所指的.这种颓废主义的艺术观,必然在曼瑞的摄影艺术创伤中反映出来.当然,摄影艺术终究不同于绘画艺术,它不能任意涂抹.对于执着于美的探求的摄影家来说,摄影艺术同现实的直接、天然的联系,使他有可能克服某些思想弱点,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反映出现实美、(社会和自然)的某些方面.曼瑞就是这样,不论是《骗人的眼泪》,还是《光之纪录》,是《阴影》,还是《梦幻》,都反映了现实的部分真实,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只不过由于曼瑞太注重于事物的细微末节方面,作品难以产生强烈社会意义罢了.
曼瑞对摄影特殊技法的开发,也是有贡献的.由曼瑞提倡开始风行于世的摄影技法,有以下几类:无底照片--将实物放在像纸上曝光,通过物体形状、位置及光线方位、强弱,造成不同艺术效果;中途曝光照片----利用感光片冲洗显影过程中短暂第二次曝光,造成画面物象产生精巧的外轮廓线及黑与白部分色调转换;负像照片--一般摄影创作是最后取得正像照片,曼瑞发现负像本身对于某些物象更富于艺术表现力,甚至比正像的效果更好,于是他用底片拷贝正片,然后用正片放大制作负像照片;光画照片--在黑暗中控制照明,只照亮被摄者(多为画家)面部,然后在全黑背景下由被摄者持发光体在空中作画,使胶片感光而成;大特写照片--只摄取人的眼或唇的某一局部,使之布满整个画面,造成迥异于常规的视觉感受.以上列举的只是在曼瑞作品中有突出成就的部分.很明显,曼瑞的富有创见的探索,丰富了摄影的艺术语言,增强了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在摄影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
作 品 选 介:
骗 人 的 眼 泪
电影艺术是从摄影艺术派生的新兴艺术样式,电影的重要艺术语言蒙太奇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摄影艺术各种景别的发现和运用.而各种景别中的大特写,以曼瑞的运用为滥觞.这幅作品是眼睛、睫毛和眼泪的大特写,它使我们看到一个真实而奇异的世界.可以设想,如果不是这样拍,那么,晶滢的泪珠必定被繁复的物象所淹没,一点也不引人注目.可见,要表现某一事物,走近一些,镜头更接近一些,让对象在画面的表现更突出一些,就会给读者的视觉和心灵造成深刻的震憾,这是形成大特写的现实根据,也是人们欣赏摄影画面时的审美要求.
幻 想
从作品的技术处理和制作过程来说,这种负象照片是再简单不过了.用行话来说,就是负拷正,正放负,没有多么复杂神秘之处,但它所给予人们的感受并不那么简单.即使在今天,难道人们在观赏时,不能激起一种新奇而神秘的感觉吗?自有摄影以来,人们总是以取得正像为正宗,曼瑞在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摄影现象中,看到负象的艺术表现力,并运用来表达特定主题和作者的意图,这就是一种艺术发现,它同科学发明一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
唯学网是国内最具价值的教育培训与互动学习平台,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与院校教学服务,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其他关于更多摄影培训的所有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