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日本留学 » 日本留学教育新闻 »

整个长沙城为这个日本留学生跳海送葬

整个长沙城为这个日本留学生跳海送葬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7-1-6 13:59

日本留学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再清末的诸多自杀活动中,最著名的是陈天华一怒蹈海。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县知方团人。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

1896年,陈天华经族人周济,入新化资江书院读书,刻苦博览二十四史。两年后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1900年,陈天华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其时,莅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妻之,陈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乃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时,终身未娶。

1903年春,陈天华以官费生被送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拒俄事件发生,祖国正处主权沦丧境况,陈破手血书寄示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赵尔巽亦为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并刊登于官报,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同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这两部书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杀那洋鬼子”。

《猛回头》和《警世钟》造成了不亚于邹容《革命军》的影响力,陈天华以更为简洁、有力的语言,唱出了当时所有有识之士的痛苦和期望。

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

庚子年,惨遭杀伤。

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

所赔款,永世难偿。

痛只痛,东三省,又将割献;痛只痛,

法国兵、又到南方。

痛只痫,因通商,民穷财尽;痛只痛,

失矿权,莫保糟糠。

痛只痛,办教案,人命如草;痛只痛

修铁路,人扼我吭。

痛只痛、在租界,时遭凌践;痛只痛,

出外洋,日苦深汤。

怕只怕,做印度,广土不保;怕只怕

做安南.个兴无望。

怕只怕,做波兰,飘零异域;怕只怕

做犹太,没有家乡!

怕只怕,做非洲,永为牛马;怕只怕,

做南洋,服事犬羊。

怕只怕,做澳洲,要把种灭;怕只怕,

做苗摇、日见消亡。

这一段段短促激荡的文字,字字锥心刻骨,读了叫人眼中流泪,心头见血,恨不能举头抢地,把刀劈空,被发狂叫,拍案痛哭。

他还是个狂热的大汉族主义者,曾在《猛回头》黄帝肖像后题词:

“哭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想当初大刀阔斧,奠定中原,好不威风。到如今,飘残了,好似那雨打梨花,风吹萍叶,莫定西东。受过了多少压制,做过了数朝奴隶,转瞬间又要为牛为马,断送躯躬。怕的是刀声霍霍,炮声隆隆,万马奔腾,齐到此中。磨牙吮血,横吞大嚼,你的子孙,就此告终。哭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在天有灵,能不忧恫?望皇祖告诉苍穹,为汉种速降下英雄。”

他用纯粹的民族主义和祖先崇拜,用为黄帝招魂的名义去号召天下人反清排满。用浪漫主义的激情,去推动民族革命,去改变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国家现状。

陈天华还有一部未能登载完毕的小说,名叫《狮子吼》,小说中通过一个梦,描绘了他心中的民主共和国:“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这应是陈天华一直在做的,最美丽的民族之梦,中国之梦。

1905年11月2日,为了扑灭在日本留学生中越来越高涨的暴力革命火焰,清朝政府勾结日本政府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就是《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这个规则有很多内容,主要有三条,第一是中国留学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留学生的活动、到哪里去都得要登记;第二通信要登记,给国内给朋友写信都必须登记;第三不准住到别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学生学校的宿舍。

这个规则一出台,就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该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们出现了严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以至最后留日学生总会的干事们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不干了。

这种情况让日本报纸很是幸灾乐祸,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1905年12月7号的《朝日新闻》甚至干脆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而陈天华就是在看了这张报纸后的当夜,连夜手书了一封被后世人称为“绝命辞”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这位湖南籍革命家、“华兴会”领袖,《猛回头》和《警世钟》的作者,在日本的愤懑自杀,是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907年,香港举行陈天华的追悼会,千余人参加。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倡议筹办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四月初七举行葬仪,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

陈天华在《猛回头》一书结尾说:“或排外,或革命,舍死做去;父而子,子而孙,永远不忘;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所以,这些人,在他们慨然赴死的时候,还是充满希望的——这目的,总有时,自然达到。

以上就是此次唯学网为大家分享的全部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或者其他教育培训相关方面的信息请关注唯学网。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