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行为将触犯《刑法》,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因此,今年的考研也被称为“最严考研”。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5.5万,录取比例大约为31.2%,比2015年的164.9万人有所上升。其中,广东省增幅19.4%,湖北省增幅19.05%,领跑全国。同时,2016年研究生考试招生计划总人数为51.72万人,也较2015年上涨4.4%,其中学术型硕士计划招收329709人,专业型硕士计划招收187491人。
继2013年180万考生峰值后,2014、2015年考研人数已实现双连降,但2016年统计人数又出现反弹,没有出现“三连降”,考研似乎并没有真正冷下来。
其实考研热并不会真正冷却,社会有三大外部因素决定了考研热还会持续,首先是本科生就业难问题,很多考生都将考研作为避免本科求职难的一个避风港;其次是全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明确要求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第三是很多非名牌大学的办学导向是以考研为主的,通过考研扩大学生出路,提高办学质量,很多大学生大学四年的目标就是考研。求职难、需求高和办学导向三大外部因素共同决定了考研热将会持续下去。
替考代考将入刑,最高可判7年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今年考研将特别加强作弊的处罚力度。2016年新颁布的考研六大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刑法修正案(九)》,法案首次明确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4类行为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针对这一改变,律师分析认为,替考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诚信,也侵害了其他考生的权益。此前,中国针对替考行为在立法层面上无明确规定,只是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对替考、作弊行为有处罚及规定,但这种处罚只是行政处罚,对于大规模的替考、作弊来说违规成本太低,使得不少学生铤而走险。《刑九》实施,在打击考试作弊的惩处方法上,从以前的取消成绩到禁考,至现在入刑的相关规定,显示出国家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越来越大,同时彰显国家在为寒窗苦读的学子们营造出一个更加公平的考试环境。
理工类专业热门,历史人文仍属冷门
在考研大军的目标学校和专业中,“985”“211”大学的经管,理工类专业依然居于榜首,而历史,人文,教育等人文类专业依旧冷门。
“这其中当然有高校招生计划的影响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考生自己的选择,经管理工医学这些专业将来无论从就业前景来说还是学术研究来说,都是更热门的选择。”熊丙奇分析说。
以上是对2016考研相关信息的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请密切关注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