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就业 » 就业教育新闻 »

毕业生就业快与慢的争议

毕业生就业快与慢的争议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2-14 13:42

毕业生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虽然2016年毕业季已经远去,但仍有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也更加引发社会关注。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快"与"慢"的争议

“慢就业”未必是件坏事情,对于一些学生,他们可利用“慢就业”这段时间来增长社会阅历,开拓眼界,不过,也有专家反对学生“慢就业”,认为他们应该尽早就业,接受锻炼,“毕业后,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如今,这样的困惑存于许多大学生心中,同样也困扰着今年刚走出校园的姜力。

据报道,通过对比2010至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未就业人群分布比例,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现:最近5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比例逐渐增长,“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此外,某网络平台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回避就业。“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那么,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究竟为哪般?有观点认为,其背后既有就业形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青年一代就业观念的变化。

去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曾对2014届应届毕业生做了调查,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 “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再次是“准备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显然,“慢就业”现象突出还与当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薪资问题,不再是许多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要素,渴望被尊重,工作是否理想,他们更为看重。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大学生群体理想雇主的构成要素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尊重员工”、“良好的收入前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完善的福利待遇”、“吸引人的企业文化”、“与员工贡献匹配的薪酬回报”。值得关注的是,“尊重员工”要素超越了“良好的收入前景”,如今,“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有专家分析,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近些年“慢就业”现象反映了许多人的择业观正悄然改变,不再恪守“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不过,在家“啃老”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这个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也开辟了许多渠道来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诸如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推出部分就业新举措,鼓励高校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等,有观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的相关创业、就业鼓励政策都很好地贴合了时代特点,那么,社会也该跟进。

以上内容是关于毕业生就业"快"与"慢"的争议的介绍,要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教育培训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

相关推荐:

李克强最看重的“就业”出成绩单了

大学毕业生净就业率90.58% 平均月薪3869元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