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邮政金融拥有发达的服务网络,其机构网点可一直延伸到县城、乡镇和其他偏远地区,天然具备“平民银行”的特征,是低收入群体金融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而这些特点也使得邮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促进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业内专家指出邮政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平台。
国务院于1986年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治理结构完善、服务体系健全、规模体量相当的现代金融机构。截至2012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规模已达4.9万亿元,居国内银行业第七位,已成为服务社区、“三农”和小微金融企业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与发达国家邮政金融的发展相比,我国的邮政金融在功能和体制机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该专家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首先,要坚持“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有序推进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在农村地区,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代收代付、保本理财产品、小额贷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确保“三农”融资需求得到满足。最后,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邮政金融兼具商业性和社会性,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肩负着完成国家战略使命的社会责任。因此,应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