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我国经济就逐渐处于缓慢下行阶段,但短期贷款利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却仍保持较高水平,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金融资源的错配。近些年来,我国资金集中流向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银行间市场这四大领域,但是也由于这四大领域对资金价格普遍不敏感,以及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项目在获取信贷方面有其天然的优势,因此在无形之中也就挤占了民间的融资需求。
而当全社会创造的财富更多地被银行系统和房地产市场所获取,金融资源的配置也就更多地集中于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银行体系和产能过剩行业时,实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这些金融资源集中的行业当前急需“去杠杆”,对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转型相关的产业却急需“加杠杆”。此外,为避免在消除风险的过程中导致实体经济的失速,预计决策当局未来盘活货币存量的思路:严格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实现融资平台的逐步出清,通过税收手段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实现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出清,通过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实现对银行体系的逐步出清,与此同时,快速启动利率市场化和大幅降低基准利率,降低实业融资成本,改善实业的金融环境,盘活货币存量。若在此过程中,遭遇全球资金逆转回流美国,导致外汇流出,那么可以通过降准的方式实现总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