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潮,不仅民间开设有大量国学培训班,各地中小学也引进了国学课本,各个大学也相继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和智力;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成年人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帮助成年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找回心灵的安宁。考虑到国学经典著作繁多,且篇幅长度惊人,给大家在选择时带来不小的困扰,唯学网特别在国学栏目国学书苑专题为大家准备了大量的介绍国学经典著作的短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到能深度阅读下去的国学经典。本篇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国学经典古籍《淮南子》。
国学经典《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鸿,广大也,烈,光明也,意即包含了光明宏大之理,二十一卷,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其主持下编著。成书年代大约在景、武之间。
国学经典《淮南子》为汉初黄老学派著作,《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载内21篇,外33篇,今只流传内21篇。全书博奥深宏,融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于一炉,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古代文化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但其主流则偏向于道家,东汉高诱说“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通篇亦以“道”为主题,既讲自然之道,也讲治世之道,提出了“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漠然无治而无不治”的政治理想。在最后一篇《要略》中,概括全书以阐明宗旨,“言道”与“言事”,即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与考究社会历史变化规律,此外,还综述了各家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具有很高的价值。
国学经典《淮南子》因属集体创作,采百家之长,故此内容庞杂,近乎一部“先汉学术史”,但并非凭虚蹈空,而是处处紧扣现实,并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文风新异瑰奇,繁富有序。刘熙载说:“《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此书版本甚多,东汉有高诱注本和许慎注本;清代有庄逵吉校本,较为精善。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