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行行出状元”,在国学领域有着高超水平的“国学大师”们也渐渐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走入了百姓的视野。通常来说,“国学大师”是指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但同时,“国学大师”还需具备令人尊崇的道德水平,因此一个真正的“国学大师”其文品与人品是统一的。以此衡量,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和钱穆、饶宗颐、黄侃、马一浮、牟宗三、辜汤生等都堪称“国学大师”。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国学大师辜汤生的一些简单情况。
辜汤生(1857.07.18-1928.04.30),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四书”这一经典国学著作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
辜鸿铭毕生逆西学东渐之潮,不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中国人中独立完整地英译儒经的开拓者,极具世界效应。民国外交家、曾任国民党政府代理行政院长的法学博士王宠惠曾说:辜鸿铭“为国增光,驰誉国际,旷古未有……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功甚伟!”曾任段祺瑞内阁总理的许世英亦说:“鸿铭先生,名德硕彦,久为世重。”
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国学常识、国学机构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