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的规格是( )。
A.18mm(包括编号)×12mm
B.12mm(包括编号)×18mm
C.27mm(包括编号)×18mm
D.69mm(包括编号)×46mm
32、有关生产性毒物的物理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
A.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B.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正比
C.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D.毒物的分解度越大,化学活性增加,毒性作用增强
33、根据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A.法律法规体系
B.运行机制
C.支持保障系统
D.组织体系
34、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属于( )的屏蔽措施。
A.防止能量蓄积
B.限制能量
C.延缓释放能量
D.控制能量释放
35、从结果推论原因的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 )。
A.归纳推理评价法
B.危险指数评价法
C.演绎推理评价法
D.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36、存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 )。
A.该时点受检人口数
B.同期内新发生例数
C.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
D.一般平均人口数
37、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的生产经营单位的( )。
A.法定责任
B.重要手段
C.重要保证
D.重要依据
38、生产经营单位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 )组织实施。
A.生产经营单位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39、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大类,其中,第二类危险源是指( )。
A.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B.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
C.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D.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40、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 )为重要原则。
A.高效率
B.及时性
C.全面性
D.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