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金融分析师 » 技巧专题 »

CFA金融分析师考试没有背景同样通过考试

CFA金融分析师考试没有背景同样通过考试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3-11-5 16:25

金融分析师考试

CFA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唯学网小编提醒:本文是关于CFA金融分析师考试没有背景同样通过考试内容。CFA金融分析师考试难度很大,但是很多考生一次通过。究其原因,还是根底基础比较深。基于这样的一些基础,小编为考生整理了关于CFA金融分析师考试的一些经验,希望考生认真复习CFA金融分析师考试,要保持好心态,最终顺利通过。

题目就是个噱头,主要是想把大家吸引进来看看。这两年多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对所有选择参与这场考试的朋友无保留地认同和欣赏。所有人的悲喜,我都感同身受。这几天回想起来,觉得有很多可供后来朋友参考的地方,不吐不快。每个人情况不同,只要有一两句能对你有所帮助,便已知足。

09年底着手准备一级,只看notes。按分值从高到低排布复习的优先级,其间反复猛攻财务,利用间歇学习道德。很晚才开始做volume题,发现都是针对点进行考核的,准备得有些过度了。真题路数很正,没有volume偏,问什么就知道答什么,计算也少。于是没有悬念地通过,不多说。

本文主要针对二三级考试,item和essay两类形式。

一、心态与计划

这件事开始就得想清楚:报了名就意味着不是闹着玩的。考试初期的投入绝对算不得少,还得搭上一年的各种显性隐性成本。因此,决心,比什么都重要。没有退路,就在这一年,把该办的事完成了,每拖延一年便意味着对身心的加倍摧残,无异于在泥潭里越陷越深。可以说,成败在一开始就因为心理状态的差异就决定了大半。还没有这样觉悟的同学,下文不看也罢。

另一重要素质是毅力。二三级都是九个多月的复习,绝对是对毅力的彻底考验。一个在校生,每天不干别的,坐上八个小时来看书,对自制力和执行力都是莫大的挑战。更何况是每天工作十小时,完全利用自己零散时间学习的全职者呢?不知道其他人情况如何,我反正每天都是咬着牙过来的,直到它成为一种习惯。全职工作的朋友,必须对实际的困难有充分的预估和准备,当工作安排变动或者交付压力增大时,要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这很痛苦很现实,而且没人能帮你,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要明白,除了自己别无所依,破釜沉舟抓住这次机会,要胜利,靠的就是这种决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好的计划,应该简单明了,直击要害。我的目的是什么?拿下考试。我需要有怎样的表现?阅卷人看到我的试卷便完全相信我比被淘汰掉的那些要好,不论我实际水平如何。我应该怎么做?以考论考,凡是与提高成绩无关的活动,均视为不必要。

由于是全职,加之ICT行业巨大的工作压力,我的时间十分稀缺。于是一开始就确立了这个做减法的复习思路。一级二级都没有碰书,吃透notes的内容对我而言已经相当饱满。而事实证明,notes的覆盖率的确已经足够。三级开始时,受到前辈的教诲,一定得看书,于是对行为金融和个人IPS这部分细致进行了阅读。花去了我两个月,结果呢?内容庞杂,焦点涣散,让我完全搞不清状况。这使我意识到,从自身实际出发,是没法完成如此细致和深入的学习的,否则就是找死。九月底,毅然摒弃了这一做法。只看notes,练习也仅限于mock,sample和真题。

这里并不是否定其他人的方式,只是讲出一个道理:和打仗一样,能调动的资源是有限的,实力悬殊不大的前提下,谁把这些用在刀刃上,谁的胜算就更大。能看下来课本而且习惯看课本的同学,当然更好,我非常佩服他们。我想说的是,复习不要追求大而全,比如既要课本,又要notes,还要有培训班,无论什么题都要做一遍(除非你有大把时间,并且非常enjoy这一过程)。自己可以静下来好好想一下,这些动作有多少是对提高成绩有帮助的?没有的话,都尽可以砍了。

上面说的些都是原则性的,以大家的水平,看过应该也都能做出切合实际的安排了。我下面给出的也只是自己的复习方式,有些部分经过反思进行了优化,抛砖引玉。大家各取所需即是。

二、 备考方式

7月底出成绩,下定决心就应该立即报名了。时间就是资源,就是竞争优势!我的计划都是从8月就开始排了,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到十月下旬这段时间,新的notes往往没有出现。那么就用去年的,八九不离十。但最好和新的课程教材比较下,如果目录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如12年的行为金融部分)那么还是先放放为好。但是,这些改动了的内容,后面学习都要特别加以关注!以我的经验,只要改动的部分,是没有不考的。(如11年二级新增的库存部分)

截止十二月底,整个一阶段希望的目标是,对整个框架,重要的知识点,都能记背下来。记忆十分重要,先记了,再理解,事实是往往多看几遍就理解了。这个过程中,最痛苦的是和遗忘做斗争。我的方式是一面看notes,一面把重点的部分记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可以留出空白写下自己的理解或心得,甚至画画框图形成自己的体系。我三级一共记了8本。头天记录的,第二天等车、走路、饭后、厕所,你想得到的零散时间,都可以拿出来瞅瞅。而且短时间回顾知识,有利于克服遗忘,时间利用率很高,特别适合全职者。强烈推荐大家试试,谁用谁知道。

到了一月,如果严格按照前面的方式,知识点其实已经回顾过几遍了。就算还有不记的的,也混了个眼熟。留给自己三个月左右时间,开始巩固。当然就是通过做题来巩固了。题目来源有三,一是notes中讲解时的例题,一是课后practice,课本上也有习题。这些题重点突出,套路正统,对知识点都是很好的回顾总结。往往做完一道题,相关内容就豁然贯通了。我在二级的财务这块,养老金、合并财报、租赁、库存等几部分的典型例题,都是做过几遍的,过程上都熟透了。贪多嚼不烂,有了这些经典例题,举一反三应付什么场面我觉得都已够了。

顺带提提全职者困境:跨年前后,往往都是最忙的。各种繁杂的汇报总结,突如其来的安排,让你心力憔悴,精疲力竭。还要面对CFA,怎么办?只能hold on!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想想自己的目标:通过考试!形成强烈的暗示,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复习过程中,秉承分值大的部分优先的原则,如二级的财务,权益,三级的IPS…,但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太累了就换换自己感兴趣的,总之火力交织穿差,不留盲点。轻微的体育运动,是减压的很好办法。一句话:每个人所面对的都是一样的,只有你每天如何去做,决定了和他人的差别。

题目做得差不多,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实战了。从三月开始,其实能提前就尽量提前吧。越早知道考试是什么样,对自己越有利。毕竟这才是检验成绩的唯一方式。二级我用的volume,对volume有了解的同学都知道,它的出题标准的确有些离谱。打击在所难免,但是无论要用多少时间,哪怕5个小时,也一定要把题目完成。头晕脑胀证明身体正在适应这种强度的考试,越早适应越好。题目做了不算没结束,收拾干净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对错,都要比照标答,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整个卷子从头到尾纵向过一遍。当六套题做完后,再横向过一遍。什么意思呢,比如复习衍生品,把每套题的这部分内容都拿出来集中重做,再看看还有哪些不会或错误的,猛打,直到搞定。这样一可以利用较零散时间,二是集中梳理相关内容,三是熟悉此类的出题方式。如此搞下地,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留一周左右,做做sample和mock,熟悉出题方式。过来的朋友都知道,真题路数很正的,不会说有题让你觉得不知所云,除非自己遗漏知识点。所以这里还有出现问题的,就只能见漏补漏了,但不要太当回事。遇到偏题怪题,标答难于理解的,也不要太纠结。考试绝少出现。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