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注册会计师 » 试题专题

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财务成本管理》(4)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9.某企业的临时性流动资产为120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为20万元,短期金融负债为100万元。下列关于该企业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该企业采用的是配合型营运资本筹资鼓策

B.该企业在营业低谷时的易变现率大于l

C.该企业在营业高峰时的易变现率小于1

D.该企业在生产经营淡季,可将20万元闲置资金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

【答案】BCD

10.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基础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o

A.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行分配

B.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

C.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小

D.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答案】BD

11.下列关于全面预算中的利润表预算编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销售收入”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预算

B.“销货成本”项目的数据,来自生产预算

C.“销售及管理费用”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D.“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数据,通常是根据利润表预算中的“利润”项目金额和本企业适用的法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

【答案】AC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当年的税前利润为20 000元。运用本量利关系对影响税前利润的各因素进行敏感分析后得出,单价的敏感系数为4,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为一2.5,销售量的敏感系数为 l.5,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为.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上述影响税前利润的因素中,单价是最敏感的,固定成本是最不敏感的

B.当单价提高l0%时,税前利润将增长8 000元

C.当单位变动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40%时,企业将转为亏损

D.企业的安全边际率为66.67%

【答案】ABCD

三、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4小题。其中第1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中文解答,该小题最高得分为8分;如果作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该小题最高得分为13分。第2小题至第4小题须使用中文解答,每小题8分。本题型最高得分为37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在答题卷上解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A公司是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正在对2010年的业绩进行计量和评价,有关资料如下:

(1)A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2 500万元,营业成本为1 340万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500万元,利息费用为236万元。

(2)A公司2010年的平均总资产为5 200万元,平均金融资产为100万元,平均经营负债为100万元,平均股东权益为2 000万元。

(3)目前资本市场上等风险投资的权益成本为12%,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2010年A公司董事会对A公司要求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15%,要求的目标税前净负债成本为8%。

(4)A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A公司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

(2)计算A公司的剩余经营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剩余权益收益。

(3)计算A公司的披露的经济增加值。计算时需要调整的事项如下:为扩 大市场份额,A公司2010年年末发生营销支出200万元,全部计入销售及管理费用,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时要求将该营销费用资本化(提示:调整时按照复 式记账原理,同时调整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经营资产)。

(4)与传统的以盈利为基础的业绩评价相比,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主要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1)税后经营净利润=(2500-1340-500)×(1-25%)=495(万元)

税后利息支出=236×(1-25%)=177(万元)

净利润=(2500-1340-500-236)×(1-25%)=318(万元)

(或者净利润=495-177=318(万元))

平均经营资产=5200-100=5100(万元)

平均净经营资产=5100-100=5000(万元)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495/5000=9.9%

权益净利率=318/2000=15.9%

(2)平均净负债=5000-2000=3000(万元)

加权平均必要报酬率=15%×(2000/5000)+8%×(1-25%)×(3000/5000)=9.6%

剩余经营收益=495-5000×9.6%=15(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177-3000×8%×(1-25%)= -3(万元)

剩余权益收益=318-2000×15%=18(万元)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 ×8.4%=208.2(万元)

(4)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优化。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剩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比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如果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会可靠,业绩评价的结论也就不可靠。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经济增加值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②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

③经济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它的缺点之一是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②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而缺乏统一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