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初中 » 初中教育新闻 »

中考后发现在“剧场效应”中先站起来的,竟有很多考上了重点高中

中考后发现在“剧场效应”中先站起来的,竟有很多考上了重点高中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3-8-1 10:39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新高一报到后,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好多家长晒出的录取通知书,当然,我家也晒了。

通过了解发现和我家孩子一起从二三年级就开始上学而思的那个班的孩子们,在今年的中考中大都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家是上了一年级后才知道的学而思,但错过了入学测试,所以没有办法报,好在那个时候还有个学而思网校,只不过那时候的网校课程主要是录播+几次直播。

二年级之后我们就开始上面授课了。

彼时也没有什么“超常班”这种班型,印象中只有提高班和尖子班两个类型的班,比起那些一线大城市,那个时候的学而思规模小的可怜,没记错的话我们那一届也就300来人。

上了初中之后由于学校的学习安排已经很充分了,不但有免费的分层走班补习,老师们也都非常的负责且水平也很高,所以我们就陆续把所有的辅导班都给退了。

但由于最初几年都是陪着孩子一起听课的,所以对孩子在学而思上课的孩子们还是比较熟的,跟一些家长也一直有联系。

看到这可能有一些人就会去关注“辅导班”或者“学而思”了,但我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事儿。

我其实在想的是为什么孩子小学时候上的那个班会有那么多孩子最后考上了重点高中。

其实在我们上学而思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压根都不知道学而思是干啥的,记得有一次孩子班级家长会老师让我做分享的时候我还问过班里的家长,知道的人很少,就算是知道也往往只是停留在听说过这个层面而已。

那个时候“报班”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报班数量最多的一定是文体类特长班班,其次是英语辅导班,最后才是数学辅导班以及语文的阅读和写作班。

本地的学而思不如外地的学而思火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些城市非常严重的小升初竞赛择校问题。

就算是想自主择校送孩子去普高率、重点高中率最高的私立初中,也只需要提供校内期中、期末成绩即可,竞赛成绩固然能加分,但全市缺少竞赛氛围所以真正有竞赛证书的孩子非常少。

所以,在这样的种情况下,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还能坚持送孩子去学奥数的家长,极少会有盲目跟风的情况。

他们更多是因为对孩子的学业有一定的规划、对孩子的学科学习有一定的构想,所以才会给孩子报学而思(那时候除了学而思本地很少有机构会讲奥数内容)。

实际上即便是没有学而思,恐怕这些家长也会跟我当时想法一样——自己教孩子也会坚持让孩子学奥数的。

只不过正好有了这么一个非常专业且有着非常完善体系的机构,会让作为家长的我们更省心省力一些而已。

其实关于这些在我早年写过的一些文章里也都或多或少提到过。

当然,多年以后的今天再回头看的话,我们也可以评价说那些送孩子学奥数的家长们似乎也成为了后来网络上最常被提及的“剧场效应”中先站起来的那部分人。

后来的发展貌似也印证了这事儿,例如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孩子二年级的时候本地学而思只有一个教学区且同年级在读生也就300人出头,但当孩子到了六年级的时候,有了3个教学点,跟我们同级的在读生应该是突破了2000。

到了那个时候跟风的家长其实很明显就增加了。

比如曾经有一朋友跟我说他孩子数学不好问我要不要学奥数,我跟他讲的是不要学奥数而是应该先从校内的日常学习做起,从习惯、态度、方法等方面多跟孩子的老师交流、配合,先把孩子的基础打好再考虑要不要学奥数。

但其实这个朋友最后还是给孩子报了,只不过当时的学而思又开了一个应该是叫“启航班”的班型,主要培养目标是“校优”,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孩子如果5天的学校学习、家庭学习都没有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那么只靠周末那一次辅导班课,明眼人都应该知道是不太可能补好的。

问题就在于像我这位朋友一样的家长并不少,诸如此类情况在那些年我也确实是见过很多,甚至也遇到过逢人就说“我们啥班也没报”,结果却在机构偶遇到的尴尬。

同样是报学而思、报辅导班,有些孩子能学好但有很多孩子却不能。

是不是老师不好好教的缘故?

由于那个时候对辅导班的老师真的是太熟了,所以我非常确定不是老师的问题。

高端班型的孩子所有题目讲完了还得补充点知识,而普通版型或者说是基础版型就连基础的例题很多学生都听不明白。

这事儿不是说前一种情况的孩子就一定更聪明,而后者就一定笨,其实极可能是因为前者在课前有做预习,而后者完全是只带着耳朵去学。

管中窥豹,这种习惯上的差异必然也会体现在校内学习上,所以“成绩”上的差异远远不能局限于“分数差”的比较,其背后很可能还代表着习惯、方法、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各种不足在日积月累之下必然会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了解了这些事情之后,再来看“剧场效应”问题,我们还会认为那些“先”站起来的人,仅仅只是在时间上先行动起来了吗?

搞明白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家长再来看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就不会动辄被焦虑了。

谁都知道报辅导班不是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但为什么这些在“剧场效应”中先站起来的人,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很多呢?

我想,这个问题更多应该是往“家长”身上进行分析才行,您说呢?

来源:成长教育漫谈

以上是关于初中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初中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初中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初中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