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高考 » 作文

高考作文预测:行善为何?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2015年高考即将举行,考生们准备好了吗?在这个备考阶段中,如何提高高考作文呢?其实,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考生需大量的阅读文章,积累相当多的词汇,同时也要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所熟悉。唯学网小编为大家预测了一篇高考作文,帮助备考生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这篇高考作文题目“行善为何?”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拉伯雷曾说:“人和人之间最痛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良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考生们在阅读作文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重新写一篇文章。然后阅读自己的作文,在你的作文中,找出问题,并分析及修改。如果自己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可以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忙。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近网上一则消息称,公交车上一位女子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一脸淡然地坐下,并未以任何方式表示谢意;女子不高兴了,说你起来我手机掉在座位下面了,待孕妇站起来,女子一屁股坐下去,说你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个座位我不让了。

孰是孰非,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女子干得好,就是不能助长孕妇这种怀了孕就觉得全世界都必须让着她的坏毛病,“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还有的人则认为做好事有同情心是修养使然,而不是为了索取感谢,如果那样,也是沽名钓誉,假充善人。

行善为何?

让座女子因孕妇的漠然而愤然收回座位,叫好声质疑声纷纷而起。在道德标准难以统一的当下,行善乃至所有正能量行为的目的成了争议的中心,当善举不一定有感恩作应答,当热忱的心遭遇冷硬的结果,我想,我们应该在意的也许不是外界的回报,而是我们的心是否因善举而臻于高贵,我们的行为是否为世界带来温暖。

正如助人行为的根源是同情心,此类善事义举,乃至人类所有的高尚行为都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便是人性所共有的最本质的良知和趋善性。修养作为善举的另一出发点,究其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产物。在行善念头诞生的瞬间,它是再纯粹不过的,没有复杂的欲求,只怀着帮助他人、慰藉内心的原始目的。行善原应为此,因此在善举做出之时,它的目的已然达成。

可人性对于赞美、感恩、报答的渴望和依赖是如此强烈,以至这些脱离了行善原本目的的附属产品便渐渐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众人把得到回报作为了高尚举动的目的——为了感谢而行善、为了外界评价而举义、为了成功后的名利而奋斗……这种寻求报酬式的举动似乎脱离了高尚和良知,变成了纯粹的交易,再也无心灵之美可言。

而对于受助者——如材料中的孕妇一般,认为自己有被帮助的需要而漠然受之的情况下——不平衡感自然会随之而生。对外界回报的欲求越大,不平衡感越会变得强烈。我不敢说让座女子起身的瞬间是出于良知的驱动还是感恩的索取,但在她收回善举以示抗议的时刻,道德的芳香一定悄无声息地变了质。当行善不一定得到感恩,当付出不一定有正向的回报,那又怎么样呢?正如特雷莎修女所答:“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非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既然善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世界多带来一丝美好,又何必去计较我们是得是失?毕竟我们已在行善之时守住了内心的道德律,享有了付出的快乐,收获了高尚的德操。而怀有了如此纯粹而热忱的善念,又怎会融化不了那冷漠的坚冰,感化不了那无动于衷的外界呢?于是,我选择相信正能量的力量。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让我们谨记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怀着最纯粹的良知出发吧!收获一颗日臻高贵的心,创造一个日益温暖的世界,这便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